回覆列表
  • 1 # 樹德漢碩

    2021年無立春日,這樣說不對。中國使用的農曆曆法,是陰陽合曆,有人誤解,以為農曆僅是陰曆。把陰曆叫為農曆,這是大大的錯誤。陰曆即太陰曆,也即是月曆,月亮歷。是以月亮執行規律特點而創制的一種曆法,反映了月亮的朔望圓缺變化特點。以月朔為月初一,以月圓為望為月中。月亮朔望圓缺一次即一週期,用對29天12時44分3秒,因日要計整,所以大月取30天,小月取29天,一年十二個月不是354天就是355天,有閏月就變成十三個月,有384天。陰曆重在月,重在反映月相變化,有形象特點,對農業影響作用不大。陰曆僅是農曆裡其中一種曆法而已,而更重要的是陽曆。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太陽執行規律特點而創制的一種曆法。中國先人很早就對太陽月亮進行觀察,並創造了陰陽曆,還合到一起使用。二十四節氣的創造使用,就是依據太陽執行規律特點而創造的,叫節氣歷,實質就是陽曆,陽曆重年,反映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氣溫變化特點,可以據此指導人農業生產生活,所以你農曆。農曆主要指陽曆,指二十四節氣,不是月曆,但不少卻誤解誤判了。

    二十四節氣,立春為首。一個太陽迴歸年用時365天5小時48分56秒,從這立春到下一個立春,大約就是這個時間長度。由陽曆改成的公曆一年就以365天或366天取之,所以從公曆看,年年都有立春,而且相對固定,時間總是在2月4日前後。

    陰曆不閏月,一年最多才有355天,距離365天有十多天之差,時間長度不夠,陰陽曆合用就會拉後走偏,所以陰曆要補足時間差,所以陰曆就設定閏月來補足,閏月就有384天,就超出節氣時間長度十八九天了,因為這個原因,閏月年會頭尾各見一次立春,即現雙春年,不閏年時,時間長度不只,就會不見有立春,叫無春年。這並不是真無春,是因為閏月關係,立春提前了。

    陰曆年不閏月,從正月初一到臘月除夕,最多隻有355天,比節氣歷用時365天多差十天多,這就可能出不見立春的情況。因為陰曆閏月有規律,一般是19年7閏,所以,從陰曆看節氣立春,會出現7個閏月年現雙春,然後又有7年不見立春。這立春,不是沒有,是因為閏月提前了。這就給人錯覺而誤解了。所以說,2021年無立春是不對的。應該是從陰曆正月初一到臘月除夕不見有立春。曆法有多種,陰曆有可能,陽曆就沒這種現象。如從陰曆看202O庚子年,閏四月,有384天,正月十一見一立春,臘月二十二又見一次立春,是雙春年,2021辛丑年,從正月初一到臘月除夕都不見有立春,這叫無春年。這無春不是真的,是因為立春提前交了。陰曆重在月變,不在年變,所以會給人生錯覺,蒙了不少。

  • 2 # 趙日金141

    不對。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年劃。一個太陽年約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365日5小時48分46 秒)。2021年為公曆,公曆根據太陽年制定的歷法,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故,立春日在公曆上有1~2天之差。

    農曆是太陽曆與月亮歷合曆,俗稱陰陽曆。農曆雖為陰陽曆,但總體上以太陽年制定的歷法,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不足一個太陽年;閏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三天,超過一個太陽年;十九年七閏,平均一個太陽年。

    由於農曆平年與閏年相差一個月,有的年二十三個氣,有的年二十五個節氣。而立春日又在農曆大年初一前後,這樣,有的年有年頭年尾兩個立春,有的年無立春。

    無立春,兩個立春,對農曆而言,公曆不存在這個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罵一個外號叫茄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