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森001

    各家論述

    1.《綱目》: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之義也。

    豆豉圖片

    2.《本草經疏》:豉,惟江右談者治病。《經》雲,味苦寒無毒,然詳其用,氣應微溫。蓋黑豆性本寒,得蒸曬之氣必溫,非苦溫則不能發汗、開腠理、治傷寒頭痛、寒熱及瘴氣惡毒也。苦以湧吐,故能治煩躁滿悶,以熱鬱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如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餓不欲食,虛煩不得眠者,用梔子豉湯吐之是也。又能下氣調中闢寒,故主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3.《本草匯言》:淡豆豉,治天行時疾,疫癘瘟瘴之藥也。王紹隆曰:此藥乃宣鬱之上劑也。凡病一切有形無形,壅脹滿悶,停結不化,不能發越致疾者,無不宣之,故統治陰陽互結,寒熱選侵,暑溼交感,食飲不運,以致傷寒寒熱頭痛,或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甚至反覆顛倒,心中澳憹,一切時災瘟瘴,瘧痢斑毒,伏痧惡氣,及雜病科痰飲,寒熱,頭痛,嘔逆,胸結,腹脹,逆氣,喘吸,腳氣,黃疸,黃汗,一切沉滯濁氣搏聚胸胃者,鹹能治之。倘非關氣化寒熱時瘴,而轉屆形藏實熱,致成痞滿燥實堅者,此當卻而謝之也。

    4.《本經疏證》:豆鼓治煩躁滿悶,非特由於傷寒頭痛寒熱者可用,即由於瘴氣惡毒者亦可用也。蓋煩者陽盛,躁者陰逆,陽盛而不得下交,陰逆而不能上濟,是以神不安於內,形不安於外,最是仲景形容之妙,曰反覆顛倒,心中澳憹。惟其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正可以見上以熱盛,不受陰之滋,下因陰逆,不受陽之降,治之不以他藥,止以豆豉梔子成湯,以梔子能洩熱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陰上逆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恐龍有可能是地球升溫,病毒入侵滅絕的嗎?人類能否抵抗病毒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