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中語文
-
2 # 似水流年12
這叫溯源,不是歸因,更不是追責。
之所以有些心理諮詢師會把原因歸結到原生家庭,是因為其不夠專業,一味迎合患者導致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父母缺乏心理常識,對心理學一無所知,把對於原生家庭的分析看成是對自己否定,其實心理分析是中性的,只是提出問題,並不做是非評判,更不能做道德方面的追究。
還有一個原因是父母自己本身有心理問題,他們本身就缺乏自信,承擔不起父母的責任,他們害怕自己犯錯誤,最怕別人把自己評價為不合格的父母,儘管他們事實上是不合格的。因此就會跟家庭中患心理疾病的孩子一樣,具有同樣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即遇到問題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會條件反射般的把錯誤推給別人。
如果你是一個合格的父母,自身心理足夠健康,那會害怕別人抱怨嗎?只要有人責怪自己就必然是不合格的父母嗎?只有自己對自己評價不高的父母,才會害怕別人的批評,心理健康的父母是敢於承擔錯誤,並會積極主動糾正的人。他們會包容孩子的問題,自覺承擔責任並努力加以改正。
把心理問題歸因於原生家庭和父母,這是患者的常見的極端思維方式的表現,不排除一些所謂的諮詢師具有與患者性質相同的心理問題或者他與患者患有同類型的心理疾病。
患者抱怨原生家庭是病症的一種表現,如果諮詢師不加分析的認可患者的觀點,那就不是治療而是在共病。
-
3 # 哈哈社群141221936
這道題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是孩子。第二個是心理問題。第三個原生家庭。其實,這問題,可以看成是,孩子出現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更為合適一點。其實,孩子從小,就生長在原生家庭,這樣的環境裡。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為人處世之道,對幼兒期的孩子,就一直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對於,孩子最期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情緒體檢,以及對人對事的態度等,在一個人的幼年,就基本形成。以後的生活經歷中,只要沒有重大事件發生,基本上,是不會改變的。同時,早年的思維方式,對本人對資訊的吸收情況,其有較強的,自主選擇性。所以,孩子一旦出現了,心理方面的問候,一般情況來說,都與早年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作為父母,應樹造個溫暖的家庭。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回覆列表
不是怪,問題就出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影響力太大,影響太久遠。
一個人原生家庭幸福美好,抗打擊能力強大,能給她無限的能量來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他不會因為外界的摧殘就否定自我,喪失自我。當然,那種因為原生家庭太單純美好,挫折教育不夠的孩子,也容易走極端,無法面對受挫的人生而抑鬱寡歡。
一個人原生家庭不幸,總會慢慢顯示在他的性格中,影響他的思維方式,為人處事的模式,進而影響命運。外界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精神崩潰。
父母最能發現孩子成長中性格方面細微的變化,如果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即時疏導,就不會積累成結症影響孩子。反之,孩子性格形成後,就不是可以輕易改變。必然影響一生。所以,很多心理問題都能從原生家庭找到答案。
不要說那些極端家庭出來的優秀孩子,畢竟一切都是少數。即使優秀,也不代表生活工作中為人處事方式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愛孩子,陪伴孩子,關心孩子。才是培養身心健康孩子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