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吃麻糖
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年俗中的小年。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就是祭灶王,吃麻糖。
在“小年”這天祭灶,擺祭灶糖,其實源自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祭灶節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所以祭灶時,百姓就在位於廚房的灶王爺年畫下,用麥芽糖熬成的糖稀糊住灶王爺的嘴巴,這樣他就只能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了。
做豆腐
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殺年豬
在舊時,人們需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趕集
宰年雞、趕大集。除夕前(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七)人們要宰殺自己家養的家禽,還要外出趕大集,集中採購。一般情況下,這是年前最後一個集,商家的任何商品都要儘可能在這一天賣完,否則就只能到來年正月初六以後了。
貼春聯、貼門神
春聯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門神則有辟邪之用,這都是要在除夕貼好的,門上紅彤彤的春聯,嶄新的門神,向人們昭示著:過年啦!
祭祖
祭拜祖墳,宗祠拜祖,或祭拜祖先牌位等形式,都表示著後備兒孫節日之際不忘先人,並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守歲
除夕一家人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這個時候,是一家人樂享天倫之時,也是展望未來之際。
生旺火
除夕守歲時,屋外點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吃年夜飯
傳統年夜飯的名堂很多,一般餃子、餛飩是必備的,取其形狀如同元寶,寓意來年財源滾滾。“魚”諧音“餘”,也是年飯桌上年年有餘的吉祥菜品。
壓歲錢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輩磕頭,老輩給錢”。壓歲錢不僅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更有長輩的庇佑,讓孩子們在除舊迎新之際多了幾分欣喜。
放爆竹
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初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預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紅紅火火。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此外,相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回孃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祭灶、吃麻糖
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年俗中的小年。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就是祭灶王,吃麻糖。
在“小年”這天祭灶,擺祭灶糖,其實源自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祭灶節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所以祭灶時,百姓就在位於廚房的灶王爺年畫下,用麥芽糖熬成的糖稀糊住灶王爺的嘴巴,這樣他就只能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了。
做豆腐
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殺年豬
在舊時,人們需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趕集
宰年雞、趕大集。除夕前(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七)人們要宰殺自己家養的家禽,還要外出趕大集,集中採購。一般情況下,這是年前最後一個集,商家的任何商品都要儘可能在這一天賣完,否則就只能到來年正月初六以後了。
貼春聯、貼門神
春聯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門神則有辟邪之用,這都是要在除夕貼好的,門上紅彤彤的春聯,嶄新的門神,向人們昭示著:過年啦!
祭祖
祭拜祖墳,宗祠拜祖,或祭拜祖先牌位等形式,都表示著後備兒孫節日之際不忘先人,並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守歲
除夕一家人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這個時候,是一家人樂享天倫之時,也是展望未來之際。
生旺火
除夕守歲時,屋外點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吃年夜飯
傳統年夜飯的名堂很多,一般餃子、餛飩是必備的,取其形狀如同元寶,寓意來年財源滾滾。“魚”諧音“餘”,也是年飯桌上年年有餘的吉祥菜品。
壓歲錢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輩磕頭,老輩給錢”。壓歲錢不僅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更有長輩的庇佑,讓孩子們在除舊迎新之際多了幾分欣喜。
放爆竹
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初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預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紅紅火火。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此外,相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回孃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