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漢 (304-347)巴氐李雄前趙 (304/318-329)匈奴劉淵 後趙 (319—351)羯石勒前涼 (320—376)漢族張茂前燕 (337—370)鮮卑慕容皝前秦 (351—394)氐苻健後燕 (384—409)鮮卑慕容垂後秦 (384—417)羌族姚萇西秦 (385-431)鮮卑族(一說貲虜)乞伏國仁後涼 (386—403年)氐族呂光南涼 (397-414年)鮮卑禿髮烏孤 北涼 (401-439年)盧水胡(一說貲虜)沮渠蒙遜南燕 (398—410)鮮卑族慕容德西涼 (400-421年)漢族李暠胡夏 (407—431年)匈奴赫連勃勃北燕 (409—436年)漢馮跋代國 (338-376)鮮卑拓跋什翼犍冉魏 (350-352)漢族冉閔西燕 (384-394)鮮卑慕容泓西蜀 (405-413)漢譙縱翟魏 (388~392)丁零翟遼
一、範圍
1、在西晉時期,五胡居於西晉北方、西方的邊陲地區,對晉王朝呈現半包圍的趨勢。由於晉廷的腐敗和漢官的貪汙殘暴,五胡在八王之亂後紛紛舉兵,史稱五胡亂華。在西晉滅亡後,華北地區戰火紛飛,掠奪與屠殺不斷。
2、經濟受到嚴重摧毀,影響了中國民族、文化、政治、軍事等發展走向。永嘉之禍帶給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難到涼州、遼東以及江南地區,使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漸漸繁榮。在諸國混戰期間,前秦皇帝苻堅一度統一華北,但在南征東晉時,於淝水之戰慘敗。其後各族於關東及空虛的關中叛變,加上東晉北伐,前秦全面崩潰,北方再度混亂。
3、北魏立國後,經過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燾的經營,最後於439年統一華北,進入南北朝時期。北方各族的內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各國的君主為了增強實力,也在各自的根據地上實行一些發展生產的政策,使得各地區在華北動盪的背景下,形成區域性穩定的局面。
4、該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續到南北朝時期,最後於隋朝時期完全融合。此外,幾乎在同一時期,歐洲的西羅馬帝國也在經歷被日耳曼人、匈人等遊牧民族入侵,史稱"蠻族入侵"。
二、釋名
1、五胡十六國時期代表北方(有時包括蜀地)在西晉滅亡到北魏統一華北期間的時期,當時南方則為東晉時期。"五胡"為匈奴、鮮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
2、代表建立北方諸國的主要民族,但實際上建立者還有漢族(前涼、西涼等等)、高句麗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國"則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僅十六國,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權中選出國祚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國。
3、這十六國主要分佈在華北地區和四川地區,共有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國。而在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冉魏、丁靈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漢人譙縱在蜀地所建的譙蜀、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政權。
4、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統一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暫。在這百年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成漢 (304-347)巴氐李雄前趙 (304/318-329)匈奴劉淵 後趙 (319—351)羯石勒前涼 (320—376)漢族張茂前燕 (337—370)鮮卑慕容皝前秦 (351—394)氐苻健後燕 (384—409)鮮卑慕容垂後秦 (384—417)羌族姚萇西秦 (385-431)鮮卑族(一說貲虜)乞伏國仁後涼 (386—403年)氐族呂光南涼 (397-414年)鮮卑禿髮烏孤 北涼 (401-439年)盧水胡(一說貲虜)沮渠蒙遜南燕 (398—410)鮮卑族慕容德西涼 (400-421年)漢族李暠胡夏 (407—431年)匈奴赫連勃勃北燕 (409—436年)漢馮跋代國 (338-376)鮮卑拓跋什翼犍冉魏 (350-352)漢族冉閔西燕 (384-394)鮮卑慕容泓西蜀 (405-413)漢譙縱翟魏 (388~392)丁零翟遼
一、範圍
1、在西晉時期,五胡居於西晉北方、西方的邊陲地區,對晉王朝呈現半包圍的趨勢。由於晉廷的腐敗和漢官的貪汙殘暴,五胡在八王之亂後紛紛舉兵,史稱五胡亂華。在西晉滅亡後,華北地區戰火紛飛,掠奪與屠殺不斷。
2、經濟受到嚴重摧毀,影響了中國民族、文化、政治、軍事等發展走向。永嘉之禍帶給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難到涼州、遼東以及江南地區,使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漸漸繁榮。在諸國混戰期間,前秦皇帝苻堅一度統一華北,但在南征東晉時,於淝水之戰慘敗。其後各族於關東及空虛的關中叛變,加上東晉北伐,前秦全面崩潰,北方再度混亂。
3、北魏立國後,經過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燾的經營,最後於439年統一華北,進入南北朝時期。北方各族的內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各國的君主為了增強實力,也在各自的根據地上實行一些發展生產的政策,使得各地區在華北動盪的背景下,形成區域性穩定的局面。
4、該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續到南北朝時期,最後於隋朝時期完全融合。此外,幾乎在同一時期,歐洲的西羅馬帝國也在經歷被日耳曼人、匈人等遊牧民族入侵,史稱"蠻族入侵"。
二、釋名
1、五胡十六國時期代表北方(有時包括蜀地)在西晉滅亡到北魏統一華北期間的時期,當時南方則為東晉時期。"五胡"為匈奴、鮮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
2、代表建立北方諸國的主要民族,但實際上建立者還有漢族(前涼、西涼等等)、高句麗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國"則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僅十六國,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權中選出國祚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國。
3、這十六國主要分佈在華北地區和四川地區,共有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國。而在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冉魏、丁靈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漢人譙縱在蜀地所建的譙蜀、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政權。
4、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統一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暫。在這百年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