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放下內心擁抱世界

    你對我冷眼相待 我從來不失溫暖

    世界從來不失溫暖,如同每日的太陽初升,蘇東坡和佛印一日二人同在樹林中打坐,時間久了蘇東坡突然問道:“你看我的坐姿像什麼?”,佛印看了他一眼道:“我看你坐姿,像是佛祖!”,蘇東坡很是受用,看了一眼對方褐色的袈裟調侃道:“我看你像一堆牛糞啊!”,佛印微微一笑重複道:“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東坡大喜,認為自己總算贏了一次,沾沾自喜的回到家中,剛好遇到自家小妹,便將此事與蘇小妹說了,蘇小妹聽完簡直是恨鐵不成鋼,搖頭道:“哥哥,你又輸了!”

    蘇東坡驚訝之餘卻不明所以,又聽蘇小妹解釋道:“佛家雲相由心生,佛印說你像佛說明他心中只有佛,而你說他像牛糞說明你心中只有牛糞啊!”我們體會不到世界的溫暖,感受別人對自己的冷漠如同這個故事一樣。

    心經裡面經典一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裡有能量,才能拿溫暖自己,溫暖身邊人,才能快樂自己,快樂別人,丟擲一切煩惱憂愁,萬事順達。簡略地說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這是全經的樞紐。再簡單一點來說,只一個“照”字,便可法法圓彰,法法融通。圓彰和融通都寂滅,則真如就完全顯露。

    長懷有感恩之心,一份恩情,一份憂愁,黑暗中的一個人,誰來燃起一盞燈,洗我前塵,快我平生,永不見黃昏。點起千燈萬燈,點燈的人,要把燈火傳給人。

    巴金說:“孤寂的海上的燈塔挽救了許多船隻的沉默。”

    愛心是一座亮在黑夜裡的燈塔,能夠讓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航船順利找到港灣。

    1,可欲之謂善

    就是心裡覺得這東西好,就是一種善。

    2,有諸己之謂信

    就是要學會判斷什麼是善,然後踐行善。

    3,充實之謂美

    就是做人要時刻認識到人格審美,做到人格無缺陷。

    4,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就是要德行充實,發出光芒,照亮別人,這樣的人,當別人看到他心裡就會充滿正氣和大義。

    5,大而化之謂之聖

    就是做人要追求精神境界的昇華,感動他人,感化群眾,力求做聖人。

    6,聖而不可知之謂之神

    這是做人最高境界,但是孟子說,這個境界無法用語言描述,只能用心體會,聖人之後就是神靈。趨近神明的前提:思誠與明善。誠者,實也。

    誠是一個客觀實存,也就是如其所是,萬物以它本來應有的面目出現。

    誠者,天之道也。

    天地始終如其所是,不會撒謊,星辰、石頭和鮮花也不會撒謊,它們所具備的這種誠是與生俱來的。思誠者,人之道也。

    人漸漸長大,被社會熏習,不能做到像萬物一樣始終如其所是,只能努力去追求如其所是。孟子拈出一個“思”字,也是拈出人與萬物的區別。萬物無思無慮,故自然為“誠”;人有思慮,故無法直接達致“誠”,但人可以透過思索萬物的誠,來體會人性裡類似於“誠”的存在,那就是“善”。

    明白了善,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升。

    我們心裡面全是乾淨,我們就算置身何地,心也不會亂,我們心裡溫暖,我們就什麼時侯都不會孤獨,我們學會付出,就會收穫到快樂,我們溫暖了別人,自己也會隨喜。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方通行不會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