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任自在
-
2 # 孟可的思想空間
我的答案——技術分析並沒有選出牛股的本事。
為什麼這麼說?這話得從今年的高考作文聊起。2018年的高考作文有一個是講這樣的故事:英美飛機在做戰時被打了很多彈孔。人們就想在飛機身上增加防護,以保護飛機。人們在飛回來的飛機上發現,在機翼上彈孔最多。在螺旋漿上和機艙上彈孔最少。因此人們想增加機翼上的防護。這時一個統計學家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防護應加在彈孔較少的部位。因為人們看到的只是倖存回來的飛機上的彈孔,而回不來的那些飛機身上的彈孔人們並沒有看到。後來,人們根據他的想法在彈孔較少的部位增強了防護,果然起到了很好防護效果。
這個道理告訴人們,根據倖存者的身上的特徵來進行判斷問題是有偏差的。這就是著名的倖存者偏差定律。
在技術分析中的大牛股選擇上也是如此。人們從大牛股上麟選了牛股所表現出來的指標及形態特徵。以為有這些特徵的股票就會是牛股。但是人們沒有注意那些沒有成為牛股的股票上是否也曾經有過這些牛股特徵呢?
比如牛股特徵之“老鴨頭”或“多方炮”或短中長期均線全都向上等,但實際上不是牛股的很多股票也具有這些特徵,只不過是後來股價大跌沒有成為牛股罷了。
這就如人們從成功人士中找出勤奮、有能力、敢冒險等特點,於是人們就認為只要做到勤奮、有能力、敢冒險等就一定能成為成功人士。但是人們就沒有注意到很多不成功人士身上其實也有這樣的特徵,只不過是他們沒有成功罷了。
因此所有技術分析的選牛股方法其實都是一種倖存者偏差。這是一種以偏蓋全的錯誤思維。很多沒有走牛的股如果能自己開口說話,它們會說——我們也有過“金叉、多方炮、放量站在某關鍵位等牛股特點,只是我們後來沒有大漲而已。。。。”
說實話,已經不看指標好多年,但是指標到底有沒有用?答案肯定是有用的,就拿最最傳統、婦孺皆知的指標MACD來說,這個指標從自從1970年歪華人Geral Appel提出來之後,到目前位置已經48年了,要是沒用,早就淘汰了;現在幾乎所有任何一款行情分析軟體上都有這個指標,要是沒用,軟體廠商也不可能在自己的軟體上去新增這個指標。
那麼是不是利用這個軟體就能夠一定選出強勢牛股呢?答案是未必的,要是一定都能夠選出,那人人是巴菲特。對於超級大牛股來說一定是多因素共振的結果,但是不可否認超級大牛股基本上都是可以用傳統技術指標進行解釋的。舉個例子,對於MACD指標來說,啪哥之前的使用方法是這樣:
第一步:MACD指標快慢線處於0軸上方,趨勢多頭;反之,趨勢空頭。
第二步:MACD的快慢線在0軸上方,先死叉後金叉,買進。
比如,拿貴州茅臺來說,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確實捕獲這個大牛股。
但是,我們在時機使用的過程中卻發現這些指標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對於目前幾乎所有的指標來說,都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含有:未來函式,因為未來函式的存在所以導致覆盤的時候非常準,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隻有60%左右的勝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