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焦廣德

    在《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三的故事就是講述朱壽昌“棄官尋母”,這故事發生地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廣德市。

    朱壽昌字康叔,北宋仁宗時期安徽天長縣秦欄鎮人,其母親劉氏雖心地善良,還是經常遭到其父親朱巽前妻(大老婆)虐待辱罵,一年後劉氏已有身孕,更遭朱巽前妻妒忌,朱巽為人粗暴,聽信讒言,常對劉氏拳打腳踢,最後竟將劉氏逐出家門,劉氏含羞忍辱在外地生下一男嬰,取名朱壽昌,劉氏含辛茹苦獨自將其養至五歲時,毅然讓其認祖歸宗,送給朱家,回到父親身邊。劉氏孤身一人,出走異鄉,從此杳無音訊。

    朱壽昌在讀書期間,常常呆坐書案,目視遠方,對母親充滿了懷念和敬意,他步入仕途後在各地任官時,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但一直不知道母親下落,千方百計地尋找母親。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出任廣德知軍(正五品),他一到任,就積極籌集資金和材料修葺廣德鼓角樓,當廣德鼓角樓落成後,他就召集全家商量,噙著眼淚發誓,“如果母親找不著,今生決不回家門”,從此茹素,斷絕酒肉,並刺血書寫《金剛經》,希圖感動天地。於是他義無反顧,放棄高官厚祿,從廣德動身,徒步全國各地,踏上了尋母之路。

    此時的朱壽昌已進入天命之年,母親已步入古稀之年,母親音訊已斷絕五十餘年,蹤影杳無,朱壽昌思念母親,常是以淚洗面。他走南闖北,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走府訪縣,苦苦訪尋,每到一個村莊,凡有七旬劉姓老媼,他都要登門拜訪,茫茫人流,如同大海撈針,過了一年又一年,不知走了幾萬裡,其孝心感天動地,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陝西同州(今大荔縣)找到了朝思暮想離別五十年的母親,母子相見,抱頭痛哭,壽昌跪在母親面前,千言萬語,傾訴思念之情。劉氏已是白髮蒼蒼,五十年前離開安徽後,飽經滄桑,受盡苦難,來到陝西同州後,嫁給一黨姓農民,生有兒女並有孫子。朱壽昌當即表態,朱黨合為一家,終生孝敬母親與繼父,養老送終,並幫助兄妹立業興家和教育侄兒侄女長大成人。黨姓一家老小,通情達理,念及萬里尋母,情深意重,願意黨朱閤家,同意搬住廣德,從此他們在廣德一起生活,朱壽昌精心侍奉二老,極盡孝道,一家人和和睦睦,安享天倫之樂。

    一日,母親病重,壽昌日夜守護在母親床前,喂藥喂湯,滌洗溺器,無微不至。幾年後,母親病逝,壽昌哀泣悲痛欲絕,並在墓前結草為廬,守孝三年,朝夕祭奠。

    朱壽昌棄官尋母事蹟,感人肺腑,孝聞四方,傳為佳話。詩云:"壽昌名聲傳天下,孝心孝行人人欽"。王安石蘇東坡著文作詩,讚美其孝。北宋大臣們紛紛上表,呈奏朝廷,要求褒獎朱壽昌孝道,以示華人效法弘揚,宋神宗嘉許旌表,詔令恢復其官職。朱壽昌回鄂州後,連年升遷,成為北宋重臣。

    近年來,廣德市箐箐莊園非常注重中華孝道傳統文化的傳播,園中有“二十四孝”石像,其中就有“棄官尋母”的石雕——“棄官尋覓,骨肉團園”。

    目前,廣德市正在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各地多次舉辦以“孝文化”形式為主的藝術節,為進一步發掘“孝文化”的藝術價值和體現社會文明功效作出了努力。

    【延伸閱讀】

    《 棄官尋母》原文:宋代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宋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已年七十餘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能告訴我一些關於古代詩人寫的關於思鄉的詩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