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權謀家

    蔡東藩之所以沒有寫,二週春秋戰國演義。主要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資料的匱乏。蔡東藩對材料的剪下選擇很小。創作的空間不大。創作的話,也只能拾人牙慧,照抄各種資料。

    其次是,對於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有東周列國志,這本很牛的書存在。東周列國志,蔡東藩再寫也不會超過馮夢龍,所以說也沒有多大意義。

    最後我覺得就是。蔡東藩先生想形成整個封建社會的一個整體演繹。因為民國他就寫了一半。後續是其他人補充的。

    上面都是個人推論。拿出來個人觀點和大家探討。

  • 2 # 錦翼

    蔡東藩先生的通俗演義從秦朝到民國,橫跨兩千多年,數百萬字,一人寫就。被稱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為什麼先生不寫二週及春秋戰國的故事呢。

    大膽揣測,是因為他不忘初心。

    他的初心是什麼?

    他寫此書的目的可不光是為了娛樂,為了掙錢。他還要將自己的三觀貫徹其中。

    他生在清朝末年,歷經民國,見過復辟。在那個年代凡是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哪個不心向革命,埋葬腐朽的封建王朝。

    最早他編寫過一本《中等論說文範》,在這本書裡他說:“竊謂為國民,當革奴隸性;為新國文,亦不可不革奴隸性。”這一句話足以證明他的立場和眼界。但是民國之後,他見到的卻是復辟鬧劇,他自己都說“孰知時事忽變,帝制復活,籌安請願之聲,不絕於耳。幾為鄙人所不及料”

    就如同魯迅先生見到麻木的看客棄醫從文一樣,蔡東藩也想用文字來喚醒國民。

    魯迅是用雜文,蔡東藩是要用民眾最喜聞樂見的演義故事來作為喇叭。

    這便是他的初心。

    所以他的第一部書不是秦朝的歷史,而是《清史通俗演義》,因為這和民國最近,更能引起民眾注意力。也更容易探討為什麼大家這麼迷戀一箇舊政權。

    所以他在《清史通俗演義》第100回,他寫“舉總統孫文就職,遜帝位清祚告終”他自己也說“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

    此書十分暢銷。他隨後寫元史。三部明史。四部是民國史。五部宋史。六部唐史。七部五代史。八部南北史。九部兩晉史。十部前漢史。十一是後漢史。

    可見他完全不是按照歷史順序寫的。

    他的寫作軌跡,估計和他的思考的順序一致。

    正因為這書用舊的形式裝入了新的內容,這套書影響十分大。

    最著名的毛主席當年在延安專門讓李克農為他買兩部此書來。

    也正因為他這部書立場堅定,有許多人也看他不爽,據說他在寫民國演義的時候,有軍官曾給他郵過子彈。

    孔子做春秋亂臣賊子俱,想不到一部通史也讓一些人如此戰慄。

    他為什麼不寫東西兩週的歷史演義呢,我猜測那時候華人的思想尚是奔放的,開脫的,所以才有百家爭鳴,那時候孟子還敢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那時候還有人敢說“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悉天下奉一身而不取”那時候知識分子敢對國王說你過來。

    華人都是站立著的,還沒有奴性。

    而秦國之後,全國一統,焚書坑儒,封建專制的思想一步步禁錮中華民族的思想,再加上外族入侵,到了清朝,人人皆成奴才(漢人連奴才也不得)。

    蔡東藩這一套書從秦到民國就是研討了華人的心路歷程。

    這大概是他不寫的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辨別沙田柚地衣病,有什麼症狀和發生規律?該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