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世今生的愛

    謝謝相邀,同事之間的如此一問一答,體現了有一般關係向較好的關係發展的意向一方向另一方探底之問,回覆方不願意認同或沒有與問方囉嗦的意思,有嗆聲之嫌。如果是情侶之間則相反,是一種索求與故意嗆人的狎意。如果相互之間不甚熟悉,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答。

  • 2 # 南城易老

    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吧

    可能他是一個性格直爽的人,習慣了有什麼說什麼。這種情況下,他說這樣的話其實沒有什麼深層含義,只是單純的告訴你沒關係,每個人都有自私的心裡,不用太過放在心上。所以你也不用多想,這樣的人其實你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也可以瞭解自己的不足。

    也可能他是一個內斂的人,有些話有時候不好意思說出口,而你們之前有些不愉快,所以借這個時候說出來。如果是這樣,我覺得你應該慶幸他是這樣的人,因為有些話說出來是好的,有些誤會能解開也是好的。好多時候有些誤會一直埋在心底,隔閡會變得越來越大,友誼也會越來越遠。

  • 3 # 即將擁有人魚線的園園園

    這個問題是兩碼事。

    首先,抱怨別人自私,是一種心情抒發,並不是說自己不自私,而是在某一件事上,別人很自私,讓自己心情不愉快。

    然後,回覆“人都是自私的,你也是”,這是廣義的思想,並沒有很大的貶低題主的感覺。

    綜上所述,只是兩個人站在兩個角度說問題,交集不多。感覺這人並無惡意,耿直了點。

  • 4 # 原上麈

    把,“自私”絕對化,就形成了“人都是自私的,你也是。”這種偏見。自私和無私是相對的,像社會上沒有絕對的“自私”一樣,社會上也沒有絕對的“無私”。只有二者相互依賴,才能生存。人是自私和無私的綜合體。

    因為西方有位閒人說過,“真理向前跨一步就成了謬論”!也就是說真理和謬論的差別就那麼一點點。如果把握不住這個“度”就容易使一方倒向另一方。

    首先,自私是孤立的看問題結果。

    比如說有人“自私”,說這話的前提就是這個人有“無私”的一面,不然你怎麼體會到“自私”的可惡。說一個人“無私”,肯定也說他有“自私”“的一面,不然用什麼標準衡量他的“無私”。在接地氣點說,你說黑饃時是以白饃為標準的,你說白饃時又以黑饃作為前提。只有相互依賴,才不會黑白顛倒。

    其次,自私是片面看問題的結果。

    你說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是以自己為中心的,以自己的心態來衡量別人的行為肯定有些主觀。由於主觀看問題的侷限性,所以得出的觀點就不一定客觀。比如,你去向別人借錢,別人不借給你,你就會認為那個人自私。但是不借錢給你的人,他不一定不借錢給其他的人。借到錢的那個人肯定不會認為這個人自私。

    再次,自私是靜止的看問題的結果。

    自私和無私是相互轉換的,發展變化的。一個人由於家庭條件,經濟條件,政治地位,文化教育的限制開始是覺得自私,但是隨著家庭條件,經濟條件,政治地位,文化教育的變化,他可能變得無私。《武訓傳》就講了武訓由自私到無私的故事。從一個視錢如命的叫花子變成當地投資建校的第一人。但是無私和自私的轉化是有條件的,就是人生存背景的變化,沒有這個變化,二者很難轉化。這樣的故事也很多。

    因此,我們評判一個人是否自私,不能靜止,孤立,片面的去看問題。要用聯絡,發展,全面地看問題。這樣說話做事才不會走極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全場應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