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切安好便好3
-
2 # 夢溪筆談1955
我父親是一名軍醫,他告說我們:不論在那個年代醫生是最現實的職業。我原來的夢想是當作家,是我父親提醒了我,所以我選擇了醫生。
-
3 # 安薇薇安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多告訴你的話都是父母一輩子積累的經驗!所以對於父母的話一定要多參考,多思量!當你十幾二十幾歲,你會當做耳邊風,當你三十,四十幾歲你會覺得受益匪淺!
-
4 # 一支筆桿三生有幸
無聲的語言更震撼!
小時候,爺爺輩比較窮,生了我後,由於超生要罰款,所以奶奶鬧著分了家。留給我父母的只是一些鍋碗瓢盆和罰款。由於罰款東拼西湊又湊不到錢,所以父母貸款,但貸款的利益特別高,所以父母想方設法賺錢。
先是種甜瓜,早上4 點起來父母去地裡摘甜瓜,然後騎腳踏車跑30裡的路去縣城買,而我和哥哥被鎖在家裡,父母留上1塊錢,囑咐5歲的哥哥,早上醒了後鑽出門檻買兩包泡麵,我和哥哥吃。這樣持續了兩年。
後來爸爸幹建築工地,媽媽在地裡忙,那時候我上二年級,由於爸爸2點才放工,所以中午放學回家我總會看到地上父母在地上寫的“鍋裡有飯,自己熱熱吃”,然後我一面燒火一邊看書,吃完飯,想著爸爸還沒飯吃,而他就不到1小時吃飯時間,所以我又自己和麵擀好麵條。
當然,故事還有好多,正是由於家庭的貧困,父母的不容易,我和我哥才格外珍惜學習機會,我們兩個都很愛學習,並且我倆成績都很好,幾乎每次都是第一,牆上貼滿了我倆的獎狀。
-
5 # 軍旅小故事與教育
父母說過哪些讓你受益匪淺或恍然大悟的話?
父母都是地地道的農民,沒有讀過多少書,說不出什麼大道理,可卻從他們樸實的語言裡,卻讓我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小時候經常下田拔稗子,年少時心太野,做事總心不在焉,經常把稻禾和稗子搞混淆,拔出了稻秧留下了稗苗。
記得有一天一大清早,父親把我從被窩裡叫起來,說是帶我下田去拔稗子。下到田裡父親就手把手地教我,說識別稗子與稻子並不難,只要是那些個高的,十有八九是稗子,再就是看一下禾葉,如果葉片長毛,就斷定是稗子。父親指著一株長得高的禾苗,說這就是稗子,個長得高,但中看不中用,只會顯擺,拿不出實貨。
繼而,父親又指著一株個矮的禾苗,說稻子就不一樣,從不張揚,總是謙虛地低著頭,越是長出了飽滿的的穀粒,越會把頭垂得更低。父親借題發揮,說做人要學稻子,才會受人尊敬,不要像稗子,那樣會讓人看不起。
當年年小,父親教我的識別稻稗的“方法論”倒是學到了點,而其蘊涵人生意味的辯證法卻沒能領會。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我才慢慢明白過來。
走上社會後,我發現越是低調的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調做人的典範。那些飽學之士堪稱“大師”、“國寶”的人,如同埋著頭的沉甸甸的稻穗,他們從不張揚,不願顯山露水,更不會急功近利。虛懷若谷、訥言敏行是他們共同的屬性。
而那些輕狂、腹中無物的人如稗子一般,急著去炫耀自己,不懂謹言慎行,更不知天高地厚。都說人與物同理,父親要我“學稻子、不要像稗子”,看似樸實的語言裡,其實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回覆列表
出生兩個月後到11歲都是我爺爺奶奶養育我們,我在奶奶的呵護鼓勵誇讚批評下長大,使得後來從11歲和父母生活後,父親從小對我們學習很嚴厲,會在我們都在睡的時候,在我的書本上寫了一句,做事要認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不管學習考試還是後來的工作生活,做事真的都要認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