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遲樹

    首先,建議題主先在自己內心澄清幾個定義:玩心重、自律差、引導。

    玩心重,重到哪種程度?能不能提供一下,一天24小時,除去維持基本生活的時間,學習的時間有多少,玩的時間有多少?

    自律差,差到哪種程度?一天的學習計劃的完成率,有多少?三成?五成?七成?

    引導,要引導到哪裡?是要引導到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之外都只有學習的狀態麼?

    其次,建議題主觀察女孩的需要。

    假設,想要改造或重置一個機器,我們一定先要了解機器的工作原理。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引導,請先觀察、瞭解這個13歲的女孩。瞭解她的喜怒哀樂,生活困擾,人際交往……

    在觀察之後,再考慮要不要引導,引導到哪裡,如何引導的問題。

    最後,個人的觀點分享: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然後透過自己影響孩子。畢竟,人不能被強行改變,但是可以被慢慢影響。

  • 2 # 聽說吧心理諮詢

    世界上有1/3的年輕人可以順利度過青春期,另1/3是“恰到好處”的使人厭煩,只有最後1/3的年輕人來說,青春期是痛苦、複雜的——但這個比例也相當高了,不容父母們不重視。

      在青春期孩子通常會表現出一些消沉沮喪,因為青少年開始自我懷疑。孩子也會有些焦慮不安,因為他們體驗的是現在,而不是過去和未來,在這個時期他們有了生理上的衝動,第一次開始幻想未來的伴侶或性,有了第一次戀愛與失戀,第一次危險行為……

      體驗生活是青春期的一部分。冒險,對青年人來說,成為一種對生活和未來的征服手段。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的青春期,不也曾做過一些連父母也未曾料到的事情嗎?

      父母或許感到不理解,覺得孩子的行為過於失控,會影響人生,甚至傷害生命,因此憂心忡忡。但在某種意義上,青春期孩子對生活的恐懼更勝於對死亡的恐懼。對於生命來說,任何體驗都是獲得,當然也包括犯必要的錯誤。如今瑪雅已經是一個初中孩子的母親,面對孩子的青春期躁動,她不像其他媽媽那般焦慮,“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成長經歷和青春期的叛逆’,加上之後也學了多年的心理學,所以特別能理解孩子內心的苦悶,也會多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多試著去理解她,她青春期的一些不同尋常的舉動,其實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動機是很正常的,只是方式不是我們大人所認為的那樣。我也常跟孩子講自己青春期做過的一些荒唐事,她也很信任我,願意把她心底的秘密對我分享。我們也會一起討論哪個明星長得帥,是怎樣的帥,是溫柔的,是萌萌的,還是剛毅的。我相信她能憑自己的能力找到一個合適的戀人,因為我知道她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因此我不擔心她是否會早戀,也相信即使戀愛了她也會選擇一個適合的戀人。我相信她。”

      青春期是青少年反抗父輩權威的一個時期,父母是青少年的首選攻擊目標。所以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過分擔心和不夠擔心之間,很難確定適合的行為方式和界限。青少年心理諮詢師認為,父母之所以把握不好分寸,感到害怕和擔憂,關鍵在於自己的焦慮,父母會有意無意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未來,所以他們很害怕,很焦慮,擔心孩子一毫米的錯誤會影響整棟大樓未來的發展。倘若父母是足夠開明的,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家庭結構變化有充足知識,在孩子11週歲作業就要開始調整孩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努力學會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有自己價值觀與思想的人,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成長。同時,父母也要學會轉移注意力,把精力多分配給自己一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和婚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類似終結的熾天使的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