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水喬木
-
2 # 文化品味103977348326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
3 # 芬媽日記
1、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唐代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清代徐熙:《勸孝歌》
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
渴飲母之血,飢食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
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4、唐代賀知章:《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描寫親情的詩句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孟郊的《遊子吟》太經典了,此處省略。他還作過一首《遊子詩》: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萱草是中國的母親花,又名忘憂草。古代遊子遠行前,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
同樣父親對於子女也是如此,下面是李白《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詩人到幻境到現實,懷鄉土之心、思兒女之情躍然紙上,深切感人。
王維寫了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寫得很質樸,但將兄弟手足之情充分地展現出來了。
父母與子女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慈禧太后就曾為母親寫過一首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為人此處不作評價,這首詩確實寫得好,尤其最後一句,被傳誦至今。
就先欣賞這四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