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芳威威

    華人最大的痛苦之一:一生都在與平凡為敵。

    北漂薇子,在今年元旦的時候自殺。讀高中時,薇子說:“我想成為章子怡那樣的演員。”2001年,她考北影失敗。2002年,她嫁給了一個公務員。2004年,她生了女兒雙雙。2006年,她的電影夢又死灰復燃,她丟下女兒,毅然去了北京:“我一定要實現我的電影夢。”隨後幾年,丈夫和父母多次給她打電話:“混得不好,就趕緊回來吧。”薇子回答:“不成功,我絕不回來。”2010年,丈夫和她離婚。接下來七年裡,薇子全力以赴奔向電影夢,但終究還是沒能成為另一個幸運的“王寶強”。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終於在2018年1月1日凌晨喝了藥。自殺前,她給父母發了一條資訊:“爸爸媽媽,對不起,請原諒我這個不孝女,我不能給您們養老送終了……”薇子,無法接受那個平凡的自己。

    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平凡的薇子呢?

    一、不甘心

    很多人努力一輩子,奮鬥一輩子,薪水還是那麼多,沒有人挖掘他,也沒有機遇留給他,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我們以為,越努力越幸運,一定有人可以發現你的優點,但事實上幸運之神並沒有降臨到你的身上。慢慢地,我們開始怨天尤人,我們不甘心自己努力了那麼久,卻沒看到一絲希望。

    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從小,我們就夢想著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或者是科學家,或者是宇航員,演員,歌手......我們抱著足夠大的期望,期待自己每一步都能夠走很遠,跳很穩,但實際上沒有人不會失敗,期望值高過了自己本身的能力值,自然接受不了失敗。

    三、客觀條件、環境所致

    上面兩條說的是個人的心態,那麼這條說的比較現實,就是客觀條件。我們羨慕的不是天才,而是那些能夠從小接受音樂、美術、舞蹈的基礎教育,沒有天賦也能夠做得像模像樣,甚至走向國外發展的人;我們羨慕那些家庭條件好的人,我們不甘心只能跟大部分人走一樣的路,這條路,又擠又窄,只要走不到最前面,就不會被發現。所以我們存在這樣一種僥倖心理:也許走那條少數人走的路,可能不會那麼擁擠,可能更好走一些。說到底,我們還是沒有接受現實,沒有認清自己。

    其實,接受自己是個平凡的人,沒那麼困難。做不了月亮,但你還是一顆星星。生於怎樣的環境,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我們只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才能走一條正確的路。只有完完整整地接受自己的平凡,我們才能踏踏實實地去專注一件事,成功的機率才會變大。

  • 2 # 哲一解書

    題主問“為什麼很多人不接受平凡”這個問題的時候,難道自己就想著過平凡的生活嗎?

    第一,平凡就不優秀,平凡就不出類拔萃,平凡就只能羨慕別人。別人吃肉,我們只能喝湯;別人坐頭等艙,我們只能做經濟艙。我們為什麼要接受這樣的平凡?

    第二,平凡意味著平淡,意味著普通。別人去遊山玩水,我們只能上班工作;別人出國留學,我們只能天天加班。我們為什麼不去追求更加精彩的人生,就要接受平凡?

    第三,平凡代表著被動接受,沒有選擇的權利或者相對於優秀而言,選擇的權利就少。別人名牌大學隨便選,我們只能選擇野雞大學;別人住別墅,我們住棚屋。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樣的平凡?

    我們接受平凡,但是隻接受公平的平凡,沒有歧視的平凡,平凡不能是沒有選擇的權利,平凡不能是地位高低的標準。

    能夠接受平凡的時候,也許我們已經進入物質生活極度富足,精神文明極度發達的共產主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關節在站起或坐下時有響聲並疼痛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