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重頭再來吧13

    霍小玉的悲劇 主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方面是霍小玉自身的清高以及自卑 她不願委屈求全 成為妾室是她的高傲 可是她又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所以只敢許下八年的約定 痴心等待 可是已經抱著這樣卑微的願望 都要被粉碎的一乾二淨 這樣的話 對世間失去求生的希望也就很正常了 再說李益 李益對於霍小玉是有感情的 但是不可能像女子這樣從一而終 執著不悔 功名家族都比一個女子重要 可是 他正是因為對霍小玉有感情 才無法厚著臉皮去見霍小玉 因為他清楚自己已經辜負了對方 沒臉去見了 索性徹底了斷 結果霍小玉百般求見一面而始終不得 為他的薄情寡義傷透了心 再說最後一個方面 霍小玉傳其實屬於才子佳人式的傳奇小說 和杜十娘,莘瑤琴那樣的女子不同 霍小玉是落難貴女書中明確說明是清倌人 李益是文采書生 才子佳人那個時候陰陽相隔 香消玉損 才算是符合審美的 鶯鶯傳也是一樣 最後張生得了功名拋棄鶯鶯 說明當時這種情況在文人中得到了普遍認知

  • 2 # 藍風24

    霍小玉的母親鄭淨持本是唐玄宗時霍王爺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爺納為侍妾。就在鄭淨持身懷六甲之時,“安史之亂”爆發,霍王爺戰死,王府家人作鳥獸散。鄭淨持帶著霍小玉流落民間,過著貧苦的生活。在霍小玉十六歲時,已經長得和她母親當年一樣明麗可人,通詩文、善歌舞,為了維持生活,霍小玉只好幹了歌舞妓這個行當,賣藝不賣身,這種人叫“青倌人”。因她才貌俱佳,在當時頗有聲譽。

      在京城裡,有一個以詩文著稱的人--李益。他生在隴西,遊遍那裡的漢唐古戰場,寫下了許多感懷戰爭的詩篇,如《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懷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霍小玉也是因戰亂而經受離喪之苦的人,對李益的詩篇分外感動。後經街坊的穿針引線,終於見到了李益,他當時正是狀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職。交談了幾句話後彼此都感到情投意合,談論詩文,竟忘卻了時間的流逝。霍母也很欣賞李益,心想若能成此二人,霍小玉也可落得終身有靠。於是他們以紅燭為媒,以美酒為約,起下了“海枯石爛不變心”的盟誓。李益索性住在霍小玉家中,每日裡二人同吃同住,同出同入,真和夫妻一樣。就這樣過了大約快一年的時間,李益升為鄭縣主簿,須先回故鄉隴西探親,然後上任。等安排好一切以後,再接霍小玉到鄭縣完婚。李益臨行之時,霍小玉憂心忡忡,想他管高位顯之後,定會變心,而李益卻再三盟誓:“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鄭縣團聚,永不分離。”二人揮淚而別。

      李益回鄉後,父母高興異常,風光一番之後,為他訂下了一門親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兒。李益不得已說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堅決反對取一個歌妓入門,李益思慮再三也覺得取官宦人家的女兒對自己的仕途會有幫助,於是熱熱鬧鬧地辦了婚事。

      此時的霍小玉還在眼巴巴地盼望。半年過去了,不見李郎,一年過去了,仍是杳無音信。霍小玉知道擔心終成事實,悲恨交加,臥床不起。李益負心之事漸漸傳開,全長安都知道了,許多人為霍小玉憤憤不平。

      沒多久,李益進京辦事。一個熱心腸的年輕人終於忍不住,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門口。看到因絕望而面黃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難當。霍小玉掙扎著站起來,面對負心之人縱有萬般苦楚卻一句話也不想再說了。她拿起一杯酒潑在地上,表示與李益已是“覆水難收”,倒地而亡。李益撫屍大哭,悔之晚矣。

      多年以後,李益官至禮部尚書,飛黃騰達,而他對霍小玉對愧疚之情卻折磨了他一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爸快跑》是抄襲《幸福來敲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