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滴時間學攝影

    這是典型的因為光比過大導致的問題。很多愛好者不瞭解光比的概念,無法解決暗部與過曝的燈光的關係,因此很難拍出最佳的夜景照片。

    攝影是用光的技術,光比是攝影重要的引數之一。在環境之中,被攝物暗面與亮面受光的比例,我們稱之為光比。光比直接影響照片的明暗反差。為更好的控制畫面明暗反差,攝影師必須要清楚光比的概念,並且善於利用。

    光比的數值是這樣確定的:我們對亮部和暗部分別測光,如果亮部的測光值與暗部的測光值相差1EV,我們就規定光比為1:2。如果亮部的測光值與暗部的測光值相差2EV,我們就規定光比為1:4。光比越大,明暗反差也就越大。亮部與暗部的測光值之差已經接近甚至超過相機的動態範圍(同一畫面中最亮到最暗的範圍)時,就會導致題主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亮與暗完全無法平衡。

    事實上,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了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攝影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密度拍攝”,也叫“帶密度拍攝”。密度拍攝指的是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傍晚來臨時,天空還有一定亮度,同時景觀建築的燈光已經亮起,這個時刻整個畫面的光比恰好在照片的動態範圍內,因此拍出的景觀效果是最完美的。

    密度拍攝是從膠片攝影時期留下的技術。所謂“密度”,指的就是銀鹽在負片膠片或者相紙上堆積的量。銀鹽堆積的多,密度就高。在膠片(負片)上堆積的越多,照片就越亮;在相紙上堆積的越多,照片越暗,或色彩越濃郁。當天光與燈光都在動態範圍內時,相紙上的密度達到最大(記錄的資訊最多)。

    國內說“帶密度”往往是看天光和環境燈光的光比,天光要暗於燈光,下限是一定不能達到黑死。國外有兩個專用名詞“blue hour”和“magic hour“。blue hour指的是已經沒有直射日光,天空仍然提供亮度的時段;而magic hour是說日光低角度並且呈低色溫,主要說的是日光光效,也就是日出和日落時分的光。兩者並沒有什麼一定的時間段,因為各種氣候條件都會影響magic hour的時長。像北京的大霧霾天,都是漫射光,太陽下山全過程只是不同的灰度,就很難出現magic hour。沒有密度,天空就是一片死黑;密度過大,天空就會過曝呈現白色。這段有效拍攝時間非常非常短,大約只有二三十分鐘,所以說,好照片都是搶出來的。

  • 2 # 壹貳9

    哪有那麼複雜,要想拍出路燈的輪廓,使用點測光,如果相機沒有這個功能,好辦,使用手動擋模式,透過改曝光數值反覆試幾次,就可以拍出任何自己想要的照片了。

  • 3 # 光影的光陰社

    有一個辦法叫做:後期修圖!

    如果由於光比太大,無法前期拍出來,那麼通過後期修圖的方式調整,我相信這是一個最完美的方法。

    你說的路燈輪廓和燈光,這兩樣東西在夜晚環境下 光比太大了,直接拍很難平衡明暗部分的亮度對比,除非你用外部燈光給暗部補光,不然直接拍的話 不大可能拍出完美的效果。

    但是通過後期調整,可以在沒有外部補光的情況下 最大可能的做到你想要的效果。

    首先你需要一臺寬容度夠高的相機,一定要使用raw格式。然後儘量在保證高光不過曝的情況下,保留儘可能多的亮部細節。這時候由於你保證了高光的質量,暗部很有可能非常差了,但是不要慌!鎮定!

    通過後期還可以搶救一下,會去把片子倒進修圖軟體,切記,先不要急著直接拉曝光選項!

    先動黑色色階和暗部,基本上這兩個往回一拉,暗部細節就出來了,同時路燈燈光還不會過曝。如果還不夠 再拉一條曲線出來,進一步平衡明暗對比。基本上只需要簡單的幾步,暗部都能挽救個7成回來了,之後再總體的修一下整體就OK啦。

  • 4 # 這些都是騙人的吧

    天全黑了光比太大,單反也不行,最好是華燈初上時拍,這個時候天空是濃郁的藍色過度,配合燈光點綴很容易拍出大片的既視感,天全黑了片子基本就廢了,這時可以補光拍人像,路燈虛化成光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後都幹什麼,做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