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峰山
-
2 # 春榮2091
無論譯還是注都是為了邦助讀者達到理解的目的,初閱者的目的就是為了理解,自然應該選擇通解通譯本,但通解通譯是注家的觀點,我們在接受的同時還須有自已的感悟,學而不思則罔,這是閱讀的關鍵不應該被忽視。
無論譯還是注都是為了邦助讀者達到理解的目的,初閱者的目的就是為了理解,自然應該選擇通解通譯本,但通解通譯是注家的觀點,我們在接受的同時還須有自已的感悟,學而不思則罔,這是閱讀的關鍵不應該被忽視。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由劉義慶(403一444)及手下文人雜採眾書編纂而成。原書名《世說》,唐稱《世說新書》,北宋通行《世說新語》至今。
看這部書的哪個版本無關緊要,關健是要全看通讀,方可品評鑑賞,且有清晰的認識。
魏晉時期品評人物的風氣盛行。名士們崇尚″清談″,″飲酒吃藥″(五石散),生活不修邊幅,有的"故作曠達″,矯情做作,有的純屬消極頹廢,玩世不恭等在書中都有反映。
當然,也有讚揚和稱頌高尚,不附權貴,不畏強暴,注重友情,批評清談誤國之主張。
王羲之″《言語》被收入書中,″四鄰多壘,宜人人自效(大敵當前,應人人為國效力)″等語言。
《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見長,注重細節描寫,所以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後世詩文、小說、戲劇中的"典故、成語″等常取之於該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