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共享生活Sharing
-
2 # AA腳踩三分線
在國內目前熱火朝天的各種共享,本質上是租賃經濟。共享經濟有個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所共享物品的歸屬權。共享權一定歸屬個人,然後,由個人自主發起。
-
3 # 鉛筆道
共享經濟其實本質上是舶來品,最初共享經濟從國外興起的,比如Uber和Aribnb。共享經濟從本質上來說並非是共享,更多的是租賃經濟,或者說其實是把民眾資源集合起來,然後出租給使用者,比如Aribnb。而像國內更多的共享經濟,其實就是租賃經濟,比如共享單車,其實更多的是自己找供應商生產一批共享單車,然後由使用者分時付款,雖然扣上了共享的帽子,但其實有點兒掛羊頭賣狗肉的意思。
而共享單車當時能夠興起,更多的原因是資本覺得這是一個較大的流量入口。在資本沒有介入的時候,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型是OK的,並不想傳聞中所描述的那樣,根本賺不到錢。業內人士曾表示,一輛共享單車以200元的成本計算,單車收入每日以一元錢計算的話,最多7個月也能收回成本。但這只是最初的狀態。
後來,各類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很多人打趣說再不抓緊,共享單車的顏色可能不夠用啦。而很多創業者為了爭奪市場,開始瘋狂鋪量。這就直接導致了運營成本的直接上升,據悉某家共享單車每月的運營成本近百萬,而為了拼市場,共享單車不斷優惠,一些單車推出芝麻信用分滿一定的額度即可免費騎,這場大戰似乎從未停息。而資本為了迅速盈利,便不斷加碼,鼓吹風口。
而到了後面的共享充電寶更是由共享單車吹起來的風口。但是其財務模式是否可行,看如今共享充電寶的一地雞毛,或許可以知道,其實其現狀並不容易。再到後來的共享健身倉、共享廚房更多的是撤上了共享的風口,甚至有些違背了道德原則,比如共享女友。
-
4 # 吳曉輝共享圖書漂流
共享經濟是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或資源,分享給別人賺取經濟價值,而不是重新創造新產品滿足他人需要。基於這一點,共享圖書漂流做到了。
共享經濟,在國內發展已經有四五個年頭,它的出現給傳統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時至今日,共享經濟領域,共享專案參差不齊。
回顧2017共享經濟發展形勢,‘有把傘’小編個人認為,共享單車摩拜、ofo的運營之路,讓其他共享專案創始人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以致於部分共享企業創始人樂觀堅信,認為企業步入穩定發展階段後,就能獲得鉅額融資,屆時就能順利上市,在市場上開疆拓土。
許多共享企業創始人過分自信,讓喜悅衝昏了頭,在沒有找到自身產品穩定收益模式之前,大舉進攻共享市場。使原本質地優良的共享經濟專案,在大規模複製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下,出現‘中國式創新’的短平快模式。
究其原因,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共享經濟專案資本過熱,較一般的上市企業融資規模過大,頻率過高。共享企業過渡依賴融資、風投,脫離資本容易陷入運營困境。企業先有的發展速度及團隊管理能力,達不到市場發展的需求。以至於洗牌期一過,許多共享企業熬不過寒冬,相繼匍匐倒下。相反,社會領域的專案投融資,尤其需要耐心資本。
這一點,‘有把傘’小編個人認為,共享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把“使命”或‘解決具體問題’作為公司運營的初心及公司奮鬥的前進驅動力,而非單純的利潤。以傳統企業為例,做得比較好的大企業、大平臺,諸如華為、老乾媽,勻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向前發展。
以共享出行網約車領域為例,滴滴從誕生,到穩定發展,歷時2~3年的時間,運營才逐步穩定成熟。何況網約車還是國內早期分享經濟的先驅,為了培養使用者習慣,在推廣運營期間,滴滴的市場宣傳力度不亞於現在任何一家共享企業。
期望2018年,共享企業能衝出經營困境,共享經濟能突破現有的市場瓶頸,轉型成功,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