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版商得到手稿後,通常保留印上他們選中的作家的名字的權利。因為實際上,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並不太在意自己名字的使用。一篇題為《小說創作,大仲馬書店》的諷刺小品文提供了某些詳情。《兩世界雜誌》當時評論道:‘誰知道有多少書是由大仲馬寫的呢?他自己知道嗎?除非他有一本借主與貸主的分類賬,不然他肯定忘了他的合法的、不合法的或是收養的孩子們。’這就是說,大仲馬在自己的基礎上僱傭了一整支由窮作家組成的軍隊。”——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這是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化界的真實情形。怎麼就感覺如此熟悉呢?據說英國曾有位世界上最多產的女作家,一生居然寫出了三千部客廳小說!她的寫作方式就是僱傭一群人,將寫作程式化,分工細化。由她提供梗概,然後由僱員各自幹自己的那部分活。但這位只需要將每部小說的時間、地點、人物名稱改動一下,就出產一部新的小說的女人,至少未來寫自己新的小說會閱讀大量有關作品背景所在地的歷史、地理、風俗之類的資料,甚至還會前往旅遊。而上述記述則連這點都無需大仲馬這類的成名作家去幹,他們只需要簽上自己的名,甚至連這都無需他們操心!讀到這些歷史資料,儘管一開始會有點怵目驚心,但仔細想想也就不那麼覺得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了。本雅明還記述了另外一件與這類現象有關的具體事例,是在“波西米亞人”的一家小報刊登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描述了一位成功作家的生活:
“回到家,德·桑克蒂斯先生小心翼翼地把門鎖上·····在他那些書後面開啟一扇暗門,他走進一件狹小、昏暗的小屋,發現裡面坐著一個人,頭髮亂蓬蓬的,面目陰鬱而又諂媚,手裡拈著長長的鵝毛筆,即便在遠處人們也可以看出他是個天生的小說家,雖然他以前只不過是個政府的小職員,透過在《立憲黨人》上讀巴爾扎克學習寫作。他是《骷髏密室》的真正作者,一位小說家。”
記得薩特在他那本波德萊爾研究的著作裡說過:古典時期文學藝術是依靠投靠貴族而獲得生存的,那個古典時期能閱讀和欣賞這種文字文字藝術的只有,也只能是這群人,那些藝術家們必須賣身投靠,寄生於這個貴族階級的身上;而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任何東西無不都成為了商品!而商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反獨特性和差異性,它需要的是能量產化,是千人一面,是能最大化,最短期化地被銷售和扔棄。同時伴隨著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文化的普及也隨之而來,閱讀再也不是社會 上一小群穿著“黑色燕尾服,打著蝴蝶結”,臉上撲了白粉的人的專有能力。於是藝術工作者轉而遺棄先前自己的恩主,賣身投靠給資本家們。所以看來所謂的“文學藝術”從來就不是什麼“純”的,其實也無可厚非,藝術首先是人的產物和需要,這與娼妓與嫖客沒有任何區別。所以不要當“文學藝術”是什麼節婦烈女,更不要當其是什麼“人類進步的階梯”。
“當出版商得到手稿後,通常保留印上他們選中的作家的名字的權利。因為實際上,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並不太在意自己名字的使用。一篇題為《小說創作,大仲馬書店》的諷刺小品文提供了某些詳情。《兩世界雜誌》當時評論道:‘誰知道有多少書是由大仲馬寫的呢?他自己知道嗎?除非他有一本借主與貸主的分類賬,不然他肯定忘了他的合法的、不合法的或是收養的孩子們。’這就是說,大仲馬在自己的基礎上僱傭了一整支由窮作家組成的軍隊。”——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這是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化界的真實情形。怎麼就感覺如此熟悉呢?據說英國曾有位世界上最多產的女作家,一生居然寫出了三千部客廳小說!她的寫作方式就是僱傭一群人,將寫作程式化,分工細化。由她提供梗概,然後由僱員各自幹自己的那部分活。但這位只需要將每部小說的時間、地點、人物名稱改動一下,就出產一部新的小說的女人,至少未來寫自己新的小說會閱讀大量有關作品背景所在地的歷史、地理、風俗之類的資料,甚至還會前往旅遊。而上述記述則連這點都無需大仲馬這類的成名作家去幹,他們只需要簽上自己的名,甚至連這都無需他們操心!讀到這些歷史資料,儘管一開始會有點怵目驚心,但仔細想想也就不那麼覺得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了。本雅明還記述了另外一件與這類現象有關的具體事例,是在“波西米亞人”的一家小報刊登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描述了一位成功作家的生活:
“回到家,德·桑克蒂斯先生小心翼翼地把門鎖上·····在他那些書後面開啟一扇暗門,他走進一件狹小、昏暗的小屋,發現裡面坐著一個人,頭髮亂蓬蓬的,面目陰鬱而又諂媚,手裡拈著長長的鵝毛筆,即便在遠處人們也可以看出他是個天生的小說家,雖然他以前只不過是個政府的小職員,透過在《立憲黨人》上讀巴爾扎克學習寫作。他是《骷髏密室》的真正作者,一位小說家。”
記得薩特在他那本波德萊爾研究的著作裡說過:古典時期文學藝術是依靠投靠貴族而獲得生存的,那個古典時期能閱讀和欣賞這種文字文字藝術的只有,也只能是這群人,那些藝術家們必須賣身投靠,寄生於這個貴族階級的身上;而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任何東西無不都成為了商品!而商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反獨特性和差異性,它需要的是能量產化,是千人一面,是能最大化,最短期化地被銷售和扔棄。同時伴隨著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文化的普及也隨之而來,閱讀再也不是社會 上一小群穿著“黑色燕尾服,打著蝴蝶結”,臉上撲了白粉的人的專有能力。於是藝術工作者轉而遺棄先前自己的恩主,賣身投靠給資本家們。所以看來所謂的“文學藝術”從來就不是什麼“純”的,其實也無可厚非,藝術首先是人的產物和需要,這與娼妓與嫖客沒有任何區別。所以不要當“文學藝術”是什麼節婦烈女,更不要當其是什麼“人類進步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