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村969

    劉琨,字越石,是晉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以及軍事家。

    劉琨很善長吹奏胡笳。當時有數萬之眾的匈奴兵將晉陽團團圍住。劉琨見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如果說與敵軍硬碰硬,那就等於是拿雞蛋往石頭上碰,以卵擊石,必定會失敗。劉琨想到此處,一方面讓軍士做好防守工作,另一方面又修書一封請求支援。七天過去了,救援的軍隊還沒有趕到,城內糧食短缺,供應不上。手下將士們都驚恐萬分。劉琨先是安慰他們,然後登上了城樓,俯瞰眺望著城外敵營,若有所思,想辦法。忽然,他想起來了“四面楚歌”的故事,於是他下令將所有會吹鬍笳計程車兵全部聚集在一起,組建了一個胡笳樂隊。讓他們朝著敵營的這個方向吹奏《胡笳五弄》,聲音一直傳到很遠很遠,他們吹得不但憂傷,傷心,而且很淒涼,匈奴兵聽了以後,都生出了思鄉之情,軍心大亂。半夜的時候,劉琨又令他們再次吹奏起這支曲子,匈奴兵聽後,很是想念家鄉,都流下了眼淚,哭得很傷心。於是就都退兵離開了。

    我覺得劉琨他採用的是心理戰,從心裡上攻破敵人的防線,但要知道,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需要足夠的膽量和勇氣,以及要冒很大的風險。最重要的是團結一致,相互團結。正所謂“人多力量大”。還有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 2 # 聖張伯倫玉素甫江上春樹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楚霸王垓下之圍的四面楚歌。都是心理攻勢。利用的是敵方士兵長期征戰思鄉厭戰的情緒,用音樂加以渲染強化,使人失去鬥志。人非草木,都有喜怒哀樂。而音樂正是人們表達心情的工具。人的心情也會受到音樂的影響。這正是音樂的魅力所在。

  • 3 # 路衛兵

    劉琨吹鬍笳退兵純屬巧合,跟諸葛亮的空城計一樣被後人誇大了。所不同的是,劉琨的事在《晉書》中有明確記載,空城計只是演義。

    當時情境極具文藝範兒:晉陽(今山西太原)被圍劉琨無計可施,便“乘月登樓清嘯”,衝著夜空綿長清脆地吼了幾嗓子,敵軍聽後“皆悽然長嘆”。半夜裡劉琨又開始吹鬍笳,曲調悠揚讓敵軍“流涕歔欷”。等天明再吹,敵軍就思鄉心切,忍不住退兵了。

    此事一向為人津津樂道,陸游慨嘆“李廣射歸關月墮,劉琨嘯罷塞雲空”;韋莊稱讚“漫教韓信兵塗地,不及劉琨嘯解圍”。聽著確實提神,但也只是單方面的表述。劉琨有名士之風,“清嘯”“吹笳”無可厚非,然而敵軍細膩而真切的感受——“悽然長嘆”“流涕歔欷”,卻讓人有影視劇的既視感。

    《反經》將此事納入攻心計,說“四面楚歌而項羽走,劉琨吹葭胡人散”——“葭”通“笳”。攻心計自古有之,也被廣泛應用,但它只能是輔計,不可能單獨完成,四面楚歌離不開項羽兵敗、被困的大前提。劉琨吹笳和敵軍退兵的時間吻合,容易讓人產生因果聯想而忽略其他因素。其實退兵還有另外兩種可能,即對方剛好接到了退兵命令,或者劉琨的援軍到了。

    劉琨駐守的晉陽並不是一座孤城,他履職幷州刺史後就和北部的鮮卑拓跋部建立了外交,還和首領拓跋猗盧結為了兄弟。彼時拓跋部有“控弦騎士四十餘萬”,曾多次為劉琨解圍,劉琨作為回報還將“句注、陘北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代縣以北的地區讓給了拓跋部。雙方成了近鄰,軍事聯絡更加緊密。

    關於這次圍城史書語焉不詳,我推斷時間應該在公元311年。因為《晉書》中說,晉陽城在312年曾被匈奴攻破,劉琨重奪晉陽後就“移居陽邑城”了。圍城也純屬偶然,據《魏書》記載,當時劉琨的牙門將邢延在新興郡(今山西忻州)反叛,之後“招引劉聰”。《太平御覽》轉引《前趙錄》也提到了此事,說“劉聰徵劉琨不克,略晉陽,逾象山而歸”。

    也就是說,劉聰彼時的軍事目標是新興,圍晉陽是摟草打兔子捎帶腳,隨時有退兵的可能。而《魏書》中也有拓跋猗盧“遣軍討之,聰退走”的明確記錄。或許這才是劉琨吹笳退兵的真實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力發電機離房子不到200米,有什麼賠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