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愛樂音樂

    中醫養生以“治未病”為核心,其中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等一系列養生原則。治未病源於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其內容廣博,一直以來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實踐和防病保健。古時就有記載“上工治未病”之說,出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意思是賢明的人,重在防治疾病,而不是治療疾病,等已經發現生病了才知道用藥去醫治,已經出現混亂了才知道需要治理,是不是太晚了些呢?不是等到出現疾病了再治療。所以,我們日常一定要重視體質的偏頗,並且及時加以調理和治療。今天,就再給大家說說氣虛體質該怎麼用艾灸的方法治療。

    首先,我們再來了解一遍,什麼是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指由於人體之氣不足,以氣息低微,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形體多見肌肉鬆軟不實。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氣虛體質的人性格內向,喜靜惡動。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不耐受風、寒、暑、溼等外邪的侵襲。氣虛體質之人多與先天、自然環境、情志、飲食、生活起居、久病等因素相關。

    那麼,氣虛的相關病機有哪些呢?

    肺主一身之氣,肺臟嬌弱,又為華蓋之髒,外邪侵入,最易犯肺,五臟之虛,常由肺始,肺虛漸及脾、腎等。脾主氣,運化水谷,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腎為氣之根,先天之本,父母之精氣的盛衰,決定著子代稟賦的厚薄強弱,因此氣虛體質的形成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先天、自然環境、情志、飲食、生活起居、久病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肺衛不固,脾胃功能失調,腎氣不足,氣血精津生成不足,終致氣虛體質的形成。

    氣虛體質的人,可以採用在下面的穴位艾灸來治療:

    湧泉穴

    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處。湧泉是人體長壽大穴,有強壯腎精,耳聰目明,使人精力充沛作用。

    足三里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是一個強壯保健的大穴,有健運脾胃,培土化元,補益後天,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中脘穴

    為任脈穴 ,在臍上4寸。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和胃健脾,通降腑氣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等。

    神闕穴

    在臍中央。此處是禁止針刺的,多用艾炷隔鹽灸法或艾條懸起灸,具有溫中散寒、養生保健、溫陽救逆、開竅復甦、調補衝任的作用。

    關元穴

    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為任脈與足三陰的交會穴,三焦元氣所發處,聯絡命門真陽,有培補元氣、強壯作用。

    操作方法:

    每穴艾條溫和灸10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間隔1周後再用。1個療程用3周。

    湧泉是人體長壽大穴,有強壯腎精,使人精力充沛的作用。足三里、關元有培補元氣、強壯身體的作用。神闕具有養生保健,溫陽救逆,溫陽補腎、調補衝任的作用。配用中脘補脾健中,調和氣血。

    艾灸能補陽,振奮精神,使人體陽氣充足,衛外之力增強,有驅邪、扶助正氣之功。選用的湧泉、關元、神闕均具有培補先、後天之本,補益強壯作用,《外臺秘要》:“三里養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在這些穴位施用艾灸之法,逐漸累積灸效而調動機體內在的抗病防禦能力,激發人體正氣,從而使氣虛體質得以改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成交量怎麼看莊家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