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運用威德的人不會輕易發怒;善於運用恩澤的人不會隨意亂施予。
這句話出自明•呂坤《呂語集粹•治道》:“天下之拙夫愚子也,意念雖佳,一無可取。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譯文:天下的笨拙的人和愚蠢的人,想法雖然是好的,但是卻沒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地方。善於運用威德的人不會輕易發怒;善於運用恩澤的人不會隨意亂施予。
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同事相處或企業管理中,恩與威是兩個關鍵的層面,雖貌似不同,卻可以融合在一起,即所謂恩威並重。
所謂威,是界限,是尺度,是原則,代表約束的一面;恩是親和,是仁愛,是施予,代表寬鬆的一面,這在生活或工作都是不可缺乏的。只是,每件事都須有個度數,過度就不好了。上句是說,善於運用威德的人不會輕易發怒,否則就會暴露出自己的涵養不足、沒有自信,別人反而更輕視你,更不會尊重或恭敬你,若是無知又無禮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理她,當她不存在。
生活中,真正的威嚴是從道德中生出來的,道德的人對別人總是謙卑溫和,態度恭敬而嚴謹,自然而然會透出一種震懾的力量,令人不敢放肆無禮,所謂“不怒自威”。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品行不好的人,若她的地位與你相當,她會不由自主地去看不起別人,只要老闆不說她,她也就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很可悲的現象。做人若懂得換位思考,若懂得家教倫理,必不會輕易去表現自己的無知,做人還是以德服人為上,那樣建立起來的威信才是真的,否則也是彼此虛偽罷了。
“善用恩者不妄施”,是說善於運用恩澤的人不會隨便施與,起碼不會增長別人的懶惰與依賴。施恩要有智慧,要根據別人的情況善加引導,讓他得到最恰當的好處、真正急需的幫助,就如干渴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一杯水,而不是一個大饅頭。
《了凡四訓》中說:“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所以,“雪中送炭”勝過“錦上添花”,每個人都可能遇上不順心或倒黴的時候,有時對方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傾聽、一個安慰,這也是難得的愛心。
曾聽朋友泉說過一個故事。當年,他最痛苦的時候,是因為感情的挫敗與困擾,當時令他萬念俱灰、痛不欲生;恰在此時,他遇上了一位紅顏知己雪。雪是一個漂亮又溫柔的女孩子,雖然相識不久,兩人卻十分投緣,他視為她為知音,將自己的苦悶說給她聽;她總是默默地聽著,讓他的心從此有了個出口……多年後,朋友說他依然感謝著她,雖僅僅只是一個傾聽,卻是他當時最需要的幫助,這就是“濟急不濟貧”的例子。
曾經有段時間,泉被雪所吸引,一度產生愛慕之心,泉向雪表白過,只是雪沒有心理準備,而且來得太突然,加上他們彼此不夠了解、年齡差異等原因,雪婉轉拒絕了泉。泉也曾為此而難受過,但他說“愛,是給予,是關心,而不是佔有。若真的愛她,就應祝福她幸福。”於是,泉依然與雪無話不談,成為知心好友,但彼此不再提及感情上的事。而雪以一顆愛心來傾聽,而沒有涉及更深的情感,這也是善用恩者不妄施的表現吧。
泉說他一直把雪裝在心裡,這一生也不會改變,但那份感情很純真,很純潔,很純粹,如兄對妹一般親切,如多年好友一般淡定,只願這麼默默地牽掛著她,沒有一絲毫褻瀆與欲求。對她還心存感激,他覺得當時的那份關心與情感是最珍貴——他說,只因愛過她,雖她沒有接受,但卻因愛過,這份過往已成了他人生中難得的饋贈。
佛門有一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正是指沒有智慧的妄施恩惠,不但沒有幫助別人,反讓別人養成了惡習,讓接受的人消磨了意志,“欲愛之,反害之”了。
善於運用威德的人不會輕易發怒;善於運用恩澤的人不會隨意亂施予。
這句話出自明•呂坤《呂語集粹•治道》:“天下之拙夫愚子也,意念雖佳,一無可取。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譯文:天下的笨拙的人和愚蠢的人,想法雖然是好的,但是卻沒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地方。善於運用威德的人不會輕易發怒;善於運用恩澤的人不會隨意亂施予。
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同事相處或企業管理中,恩與威是兩個關鍵的層面,雖貌似不同,卻可以融合在一起,即所謂恩威並重。
所謂威,是界限,是尺度,是原則,代表約束的一面;恩是親和,是仁愛,是施予,代表寬鬆的一面,這在生活或工作都是不可缺乏的。只是,每件事都須有個度數,過度就不好了。上句是說,善於運用威德的人不會輕易發怒,否則就會暴露出自己的涵養不足、沒有自信,別人反而更輕視你,更不會尊重或恭敬你,若是無知又無禮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理她,當她不存在。
生活中,真正的威嚴是從道德中生出來的,道德的人對別人總是謙卑溫和,態度恭敬而嚴謹,自然而然會透出一種震懾的力量,令人不敢放肆無禮,所謂“不怒自威”。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品行不好的人,若她的地位與你相當,她會不由自主地去看不起別人,只要老闆不說她,她也就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很可悲的現象。做人若懂得換位思考,若懂得家教倫理,必不會輕易去表現自己的無知,做人還是以德服人為上,那樣建立起來的威信才是真的,否則也是彼此虛偽罷了。
“善用恩者不妄施”,是說善於運用恩澤的人不會隨便施與,起碼不會增長別人的懶惰與依賴。施恩要有智慧,要根據別人的情況善加引導,讓他得到最恰當的好處、真正急需的幫助,就如干渴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一杯水,而不是一個大饅頭。
《了凡四訓》中說:“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所以,“雪中送炭”勝過“錦上添花”,每個人都可能遇上不順心或倒黴的時候,有時對方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傾聽、一個安慰,這也是難得的愛心。
曾聽朋友泉說過一個故事。當年,他最痛苦的時候,是因為感情的挫敗與困擾,當時令他萬念俱灰、痛不欲生;恰在此時,他遇上了一位紅顏知己雪。雪是一個漂亮又溫柔的女孩子,雖然相識不久,兩人卻十分投緣,他視為她為知音,將自己的苦悶說給她聽;她總是默默地聽著,讓他的心從此有了個出口……多年後,朋友說他依然感謝著她,雖僅僅只是一個傾聽,卻是他當時最需要的幫助,這就是“濟急不濟貧”的例子。
曾經有段時間,泉被雪所吸引,一度產生愛慕之心,泉向雪表白過,只是雪沒有心理準備,而且來得太突然,加上他們彼此不夠了解、年齡差異等原因,雪婉轉拒絕了泉。泉也曾為此而難受過,但他說“愛,是給予,是關心,而不是佔有。若真的愛她,就應祝福她幸福。”於是,泉依然與雪無話不談,成為知心好友,但彼此不再提及感情上的事。而雪以一顆愛心來傾聽,而沒有涉及更深的情感,這也是善用恩者不妄施的表現吧。
泉說他一直把雪裝在心裡,這一生也不會改變,但那份感情很純真,很純潔,很純粹,如兄對妹一般親切,如多年好友一般淡定,只願這麼默默地牽掛著她,沒有一絲毫褻瀆與欲求。對她還心存感激,他覺得當時的那份關心與情感是最珍貴——他說,只因愛過她,雖她沒有接受,但卻因愛過,這份過往已成了他人生中難得的饋贈。
佛門有一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正是指沒有智慧的妄施恩惠,不但沒有幫助別人,反讓別人養成了惡習,讓接受的人消磨了意志,“欲愛之,反害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