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海美術書法藝考培訓

    無疑是當今的範笑歌,能書寫一百多種書法,其中幾十種是獨創書法。普通人一生能創出一種風格都難,範笑歌獨創書風是很輕鬆的。

  • 2 # 騎破車磕瓜子

    問的好怪,好象是田粉提的問題,最可笑的是有一個美術工作者範笑歌也蹦了出來,就好象是金庸小說裡的星宿老怪。二田就象是練了葵花寶典,下面沒了。

  • 3 # 千藝書畫院

    創新字型最多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每一位古代書法家都是透過學習從而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楷書四大家,王羲之,趙佶,米芾等。總之,很多很多。當今的書法家也是一樣,透過學習古帖,在實踐當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比如田氏兄弟,學歐楷形成了自己的田楷。為他們點贊。

  • 4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書友問我,歷代書法家中,創新字型最多的是哪位書法家?

    說實話,這是在不是一個好的問題,這裡面有很多提法一看就是外行人在說話。

    一、字型創新?謬矣!

    書法創新的確是有可能的,但是要說自己創立了一種新的書法書體,那麼,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個外行在說書法。因為我們都知道,書法的書體無論如何是創新不了的。因為字型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要想說明白這個問題,其實就要搞清楚書法的字型和書法家字型的區別。

    所謂的書法字型,指的是書法家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所採取的一個書體傾向,這一類傾向往往是各家各派共同選擇而產生的一個結果。比如從篆書到隸書這一演變過程中,人們一開始是沒有什麼創立新書法書體的意識存在的,甚至當時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當時寫的、具有隸書特點的“篆書快寫”,在不久之後的某一天,將會成為人們嘴裡所說的“隸書”。

    因為當時他們唯一想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書寫變得更簡潔、更快捷、有效率。其實說白了還是人的惰性在起作用,人們總是在追求更省事、更講求效率、不麻煩的方式來行事,而隸書就是這樣一種相對於篆書更簡潔、更書寫便捷的書體。

    這樣看來,書法的書體演變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的提高人們書寫效率的演變歷史,一個迎合人類“惰性”的書寫歷史。

    隸書之後,人們嫌棄隸書麻煩,就寫了楷書,楷書之後,人們嫌一板一眼寫還是慢,就寫行書,等到最後,行書也是慢,乾脆就創立了符號——草書,簡潔而又快捷。

    而在這樣一個書體的創新發展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種書體是完全靠一人之力完成的。這也幾乎是不有可能的。

    二、風格創新,可行!

    真正的書法創新,真正我們個人可以完成的創舉就是風格上的創新。實際上,只要一個人可以完成這樣一項工作,就已經了不起了。可以名垂青史了。

    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確有這樣一個人,他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完成了這一項創舉,他就是顏真卿,他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奇蹟。因此有人讚頌他是“突破右軍鐵騎唯一者”。這其實就把顏真卿和王羲之並列在一起,可見其成就之大。

    具體地說,自從王羲之出現之後,中國書法其實就呈現一種狀態,那就是中國書法的主流審美觀被王羲之的帖學所牢牢把握住了,甚至已經開始佔據中國書壇成為一個主流書法的正統審美標準。

    實際上這一點在中國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的改變,因為直到現在,我們還是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是最好的,還不會對他有任何的懷疑。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實際上更需要像顏真卿這樣的、能夠幫我們而打破常規的書法家。

    雖然相比於書法書體的創立,書法家書體的創立,即書法風格的革新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工作,但是做起來也不容易,因為這需要你對書法有足夠的研究和認識,而顏真卿就是這樣一個書法天才,它能從王羲之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也不拘泥於王羲之,而能融魂貫通自成一派,我想這才是顏真卿的偉大之處,也是他的創新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澳大利亞男籃各球員在倫敦奧運會的球衣號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