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經過四十餘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河南濮陽)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遼由於自身原因,很早就透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同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1] 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從表面看是宋的一個喪權辱國條約~不過有史學家分析這次盟約卻加速了遼的滅亡~因為兩國相爭戰爭時期拼的是軍事實力如果太長的和平時段那麼決定這個國家命運的一定是經濟能力~遼宋百年無戰事~遼的經濟能力在宋面前就是個渣渣~中原地區強大的手工製造業產生了巨大誇張的貿易逆差~遼不滅誰滅~包括後來的金王朝如果沒有蒙古也會在南宋前滅亡~蒙古滅金的時候金內部經濟早就崩潰了~
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經過四十餘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河南濮陽)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遼由於自身原因,很早就透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同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1] 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從表面看是宋的一個喪權辱國條約~不過有史學家分析這次盟約卻加速了遼的滅亡~因為兩國相爭戰爭時期拼的是軍事實力如果太長的和平時段那麼決定這個國家命運的一定是經濟能力~遼宋百年無戰事~遼的經濟能力在宋面前就是個渣渣~中原地區強大的手工製造業產生了巨大誇張的貿易逆差~遼不滅誰滅~包括後來的金王朝如果沒有蒙古也會在南宋前滅亡~蒙古滅金的時候金內部經濟早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