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的祖父是誰,沒有查到。百度了一下:周武王的少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孫,晉鄂侯的曾孫。春秋時期晉華人,因曲沃武王伐晉流亡到了戎地,會說晉國語。
以下是史書中記載的由余事蹟。
由余,也作“繇餘”,春秋五霸秦穆公賢臣之一,其主要功績是輔佐秦穆公滅掉十二個西戎國家,開地千里,周天子因此賜予秦穆公金鼓,以彰揚秦穆公的功績。由余子孫後代以“由”和“餘”為姓氏。
由余祖先是春秋時期晉華人,後避晉國內亂,逃到戎地。戎王聽說穆公是賢明之君,就派遣由余出使秦國,以觀究竟。
由余知道:“我說的正是治國之道。想當初,堯帝擁有天下,但是仍用泥做的碗吃飯、沙做的碗飲水,不敢有半點奢侈之心,所以天下信服。堯帝禪位給舜帝,舜帝略有驕奢之氣,結果天下叛亂者有十三個國家。舜帝之後的禹帝更加奢侈,天下不服者有三十三國。夏亡商立,叛亂之國竟然達到五十三國。所以我會說,以儉治國,才是王道。”
秦穆公聽後,哈哈大笑:“好主意!由余久拖不歸,戎王必定懷疑由余心生反叛;感情疏遠,才有機會說服由余歸順;戎王沉溺女色,必定怠於政事,才有機會消滅戎國。”
由余的祖父是誰,沒有查到。百度了一下:周武王的少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孫,晉鄂侯的曾孫。春秋時期晉華人,因曲沃武王伐晉流亡到了戎地,會說晉國語。
以下是史書中記載的由余事蹟。
由余,也作“繇餘”,春秋五霸秦穆公賢臣之一,其主要功績是輔佐秦穆公滅掉十二個西戎國家,開地千里,周天子因此賜予秦穆公金鼓,以彰揚秦穆公的功績。由余子孫後代以“由”和“餘”為姓氏。
由余祖先是春秋時期晉華人,後避晉國內亂,逃到戎地。戎王聽說穆公是賢明之君,就派遣由余出使秦國,以觀究竟。
由余到達秦國,秦穆公領著由余參觀壯美的宮殿以示秦國強大,領著由余檢視豐富的物資儲備以示秦國富庶。本以為由余會異常震驚,哪知他卻對此嗤之以鼻:“如此奢侈,如果是請鬼為之,則是傷神;如果是使百姓為之,則是勞民。傷神勞民之事,有什麼好炫耀的!”秦穆公一聽,滿心不服,說道:“中國治理國家,靠的是詩、書、禮、樂和法度。即使如此,還經常出現混亂。你們現在沒有這些,想要治理好國家,豈不是難於登天!”由余微微一笑:“這正是你們出現禍亂的根源。聖人黃帝制定禮樂法度,率先垂範,尚且只是略有政績,後世之人不懂得治理國家的要義,日益驕縱,亂施淫威,以至於臣民怨恨君主不仁不義,篡奪君位、弒殺君主之事時有發生,甚至滅種絕族,這都是因為君主濫用詩書、禮樂、法度的緣故。我們不像你們,我們的君主以淳德之心禮遇臣民,臣民以忠信之志事奉君主。治理一個國家就像對待我們的身體,不刻意地干擾社會執行,達到無為而治,這才是聖人之治。”聽了這番話,秦穆公不禁對由余肅然起敬,謙恭地問道:“你說的太有道理了。我一直想找到治理好國家的方法,卻苦於不得其法。不知您是否可以和我講一講古代帝王得國與失國的原因。”由余說道:“其實很簡單,因勤儉而得國,因驕奢而失國!”秦穆公並不認可這個回答,以為由余是在敷衍自己,非常不高興地說道:“我不惜降低身份向您請教治國之道,您卻和我講勤儉、奢侈,這不太合適吧!”由余知道:“我說的正是治國之道。想當初,堯帝擁有天下,但是仍用泥做的碗吃飯、沙做的碗飲水,不敢有半點奢侈之心,所以天下信服。堯帝禪位給舜帝,舜帝略有驕奢之氣,結果天下叛亂者有十三個國家。舜帝之後的禹帝更加奢侈,天下不服者有三十三國。夏亡商立,叛亂之國竟然達到五十三國。所以我會說,以儉治國,才是王道。”
秦穆公邊聽邊點頭稱讚,忽然一個不祥的念頭湧上心來。等到送走由余,他對身邊的大臣說道:“我聽說敵國如果出現聖賢之人,就是我們遭殃之日。由余是個賢臣,他日為成中國之患,我該如何處置他呢?”一個大臣說道:“這樣的人,必須為我所用!”秦穆公沉思道:“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大臣說道:“其實不難。我聽說戎王久居荒涼之地,非常向往聲色犬馬的生活。您可以挑選才藝容貌俱佳的美女送給戎王,一旦戎王耽於女色,必然會喪失鬥志。同時,我們向戎王請求由余在中國多停留些時日,由余不在戎王身邊,日子久了,兩人就會感情疏遠。等到了由余回國的日子,儘量挽留,以耽誤他回國程序。”秦穆公聽後,哈哈大笑:“好主意!由余久拖不歸,戎王必定懷疑由余心生反叛;感情疏遠,才有機會說服由余歸順;戎王沉溺女色,必定怠於政事,才有機會消滅戎國。”
秦穆公依計行事,果然成功說服由余歸降秦國。後來,秦穆公依靠由余的謀略,消滅西戎十二國,開地千里,成就春秋霸業。《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六回有詩讚由余:”虞違百里終成虜,戎失由余亦喪邦;畢竟賢才能治國,請看齊侯與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