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秋景

    ·

    王維《使至塞上》的“歸雁”是“秋雁”

    ·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有“歸雁人胡天”句,洪宗禮主編《語文》教學參考書翻譯為“秋天歸來的大雁已飛人北方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上空”。江蘇興化市沙溝中學宋彥慶老師對此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歸雁”應是“春雁”。他的說法不無道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過,教學參考書把《使至塞上》的“歸雁”解釋為“秋天歸來的大雁”,並沒有錯。下面依據幾種不同的材料對此做些分析、印證。

    對於“歸雁”,《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大雁春天北飛,秋天南飛,候時去來,故稱‘歸雁’。”意思是說,不論是春天往北方飛的大雁,還是秋天往南方飛的大雁,都可以稱為“歸雁”。

    古代詩文中的“歸雁”,以指北向的春, 雁居多。如唐人錢起《歸雁》詩和杜甫《歸佟雁》詩,所詠的都是從南方歸來的春雁。王文灣《次北固山下》詩“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中的“歸雁”也是指北歸的雁。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斷定“歸雁”只能指春雁而不能指秋雁。每年從白露開始,直到初冬,都有大雁從大漠以北往南飛,在南方人看來,春天飛走的大雁,秋天又飛回來了,因此也稱之為“歸雁”。如西晉陸機《擬古詩》之十二:“朗月照閒房,蟋蟀吟戶庭。翻翻歸雁集,嗜喵寒蟬鳴。”詩中與歸雁同時出現的是蟋蟀吟、寒蟬鳴,描寫的顯然是深秋的物候。漢末王粲《贈蔡子篤詩》:“烈烈冬日,肅肅悽風。潛鱗在淵,歸雁載軒。”詩中的“歸雁”是指初冬的南飛雁。“軒”,飛翔;飛舉貌。

    《使至塞上》的“歸雁”是秋雁還是春雁,取決於王維出使塞上的季節。可是王維出使的季節在史書中找不到確切的記載,學者的推測各有不同,有人說在春天,有人說在秋天。張燕瑾說:“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見《唐詩鑑賞辭典》)而張清華認為《使至塞上》寫的是秋景:“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勝吐番。王維以監察御史奉使出塞宣慰,並在河西節度使幕府兼任判官。此詩即王維出塞途經居延所作……詩之主要成就在中二聯之寫景。以大漠、秋天作背景,以長河、孤煙、歸雁、徵蓬為空間實體,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見周勳初主編《唐詩大辭典》)王從仁所著《王維和孟浩然》說得也很明確:“這年秋天,他作為監察御史出使塞上,到居延宣慰部隊。一路上,他看到長空歸雁,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異地風光,感到非常驚奇和喜悅。”

    為了弄清王維出塞的季節,我們不妨找些旁證。王維有一首《寄荊州張丞相》,詩中有“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南飛雁當然是秋雁。這首詩是何時作的?據劉昫《1日唐書》記載,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罷相,次年貶為荊州長史。那麼《寄荊州張丞相》當作於開元二十五年雁南飛的秋天,王維奉使出塞之前。王維此次出塞,除了《使至塞上》,還有其它詩篇,可以拿來印證。《王有丞集箋註》卷十有《出塞作》,原注:“時為監察御史塞上作。”詩的前四句:“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寫的也是秋景。據此可以推斷,王維出塞是在開元二十五年秋天,《使至塞上》的“歸雁”是秋雁而不是春雁。洪宗禮主編《語文》教學參考書將“歸雁入胡天”句翻譯為“秋天歸來的大雁已飛人北方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上空”,是正確的。

    也許有人會問:“歸雁入胡天”有什麼寓意呢?我們知道,雁是候鳥,每逢秋季,漠北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而今詩人卻反向而行,如徵蓬一般,北出漢塞,遠赴苦寒之地,當他看到胡天南飛的大雁,心中能不有所感觸嗎?愛國之情、思鄉之念,交織在一起,透過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表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日之後》如何指定營地合併,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