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庸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被稱為天下奇寶。

    相傳楚華人卞和,在楚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歷王。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是在說謊,於是命人砍去了他的左足。厲王駕崩後,武王繼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了那位武王。武王也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說這仍舊是一塊石。於是武王又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右足。武王駕崩了,文王繼位。卞和抱著這塊玉璧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聽到後就派人問他說:天下受到刖邢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呢。卞和說,我不是因為受到刖邢而傷心。是因為寶玉被看成石頭而傷心。忠貞被看成說謊的人。

    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拋開她的玉臂,果然得到了寶玉,於是就以卞和名字的和字,命名為和氏璧。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這與中國的姓氏文化有關。

    上古有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姚、妊。

    姓,源於母系社會,由於當時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同一個姓是代表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的氏族符號,即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上古八大姓,都從"女"旁,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女性始祖傳下的氏族人群。

    這些姓氏在經過漫長的世襲與演變過程中而變化,尤其是在周朝,周天子分封諸侯國後,許多貴族為紀念封地而以地名為姓,就因此演變成了更多的姓氏,可以說,中國如今的大多數姓氏都是由此上古八姓演化而來的。

    由於人口不斷地繁殖,一個氏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姓、氏則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標記。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氏以別貴賤”,氏成為貴族男子的專稱。

    命氏之法主要有: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卿大夫以所賜的采邑為氏,有的以職官為氏,有的以居住地為氏。

    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近親結婚會產生不良後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因而在貴族女子稱謂中則著之以姓,因為“姓”可表明她出生於某個氏族,起到“別婚姻”的重要作用。比如,南子,為子姓,是商朝國姓。

    卞和,卞姓,和氏。

    楚厲王時(公元前758年―公元前741年在位),他在楚山得到一塊玉,就拿去獻給楚國國君。結果,接連兩代楚王都認為是一塊假玉,認為卞和欺君,砍了他的雙腳(刖刑)。

    卞和在楚文王時,抱著玉痛哭,以至於咳血。楚文王派人來查驗,果然發現是一塊寶玉,就以卞和的名字命名:和氏璧。後來和氏璧傳入趙國,再傳入秦。

    秦始皇一統六國,命李斯刻大篆於其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始皇想傳之萬世,不想卻二世而亡。

    此後,這塊寶玉就成為傳國之寶,為各路英雄爭奪。在王莽篡漢時,太后曾以此璽擊打,崩掉一個角,以金鑲之。到了五代後唐時,後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裡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和氏璧"神秘失蹤。

    古代貴族男子,稱氏,不稱姓,如秦始皇,嬴姓趙氏。如果是秦始皇率先發現這塊玉,按照春秋時貴族命名法則,也應稱:趙氏璧。

  • 3 # 張律明

    前面二位因為已經說過“和氏璧”的來龍去脈,我在這裡不再重複了,我就解釋一下,為何叫“和氏璧”不叫“卞氏璧”。首先要知道“卞”的含義,“卞”就是粗暴、無理,小人的品德的含義,帶有貶意的意思。我想楚文王,看到了真實的玉,再知道卞和的遭遇,肯定有的同情心,不可能再用帶著貶意的詞彙說“卞氏璧”,不用他的名字“和氏璧”了。所以說,用“和氏璧”,主要是來褒獎卞和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換來的真正“玉”的名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生開花時能澆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