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65375850720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 ,作家始終進行的是形象思維的活動( 或方式)。它具有三個特點:

      首先、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其次、始終離不開想像(幻想、聯想)和虛構;第三,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活動。

      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創作過程決定了文學作品與科學家們的運用邏輯思維創作的學科著作有著根本的區別, 其區別可從以下五方面認識:

      1、從內容來說,它們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 準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準確 ,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 而文學作品則採取了“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它依據生活而又經過虛構, 從不拘泥於真人真事, 人物不專用一個模特兒而是雜取多人、合而為一, 事件不全用事實而是採取一端、加以生髮, 環境不只是依託一地一處而是根據需要加以組合、創造,一切都具有客觀情理性。

      2、從形式來說,它們雖說運用的媒介都是語言, 但學科著作的語言貴在樸實明白;而文學作品語言貴在文采飛動。

      3、從作者來說,它們都是思維的成果,但學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邏輯思維,以客觀事實、統計數字、邏輯的判斷和推理說話; 而文學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維,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描繪說話。

      4、從讀者來說,它們都有認知的價值,但學科著作訴諸讀者以事實與理智,鑑賞者側重於科學真實和實用功能的評價;而文學作品訴諸讀者以感情和想象,鑑賞者側重於藝術真實和審美創造的判斷。

      5、從功能來說,它們都有社會的價值,但學科著作主要是傳遞資訊的工具,重在實用; 而文學作品是社會感化的手段,重在審美。

      從以上特徵的比較中, 我們可以認為,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它不以傳遞特定的具體知識為目的, 透過閱讀文學作品, 不可能獲得科學技術專門知識或具體的科學實驗、生產與工作方法; 如果某種著作的主旨為傳達特定的具體知識, 那麼儘管它具有優美的文學價值,如司馬遷的《史記》,也不屬於文學範疇。

      掌握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本質區別,我們在分類標引過程中,就能較有把握的進行標引了。當然, 圖書分類還有其特殊的一些規則, 還必須根據這些規則來標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女友相處十年,近來總是話不投機,有性無愛,還應不應該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