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尼德蘭最具革新精神、能同意大利的馬薩喬相提並論的大畫家,要算揚·凡·艾克(Jan Van Eyck 1380/90~1441年)。他比羅伯特·康平更加有名,對油畫技術的發展的貢獻更大,被人們稱為油畫的發明者。他同他的兄長鬍伯特·凡·艾克(H,VanEyck 1366—1426年)共同完成了許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為根特市教堂畫的“根特祭壇畫”。揚·凡·艾克結束了尼德蘭藝術的那種平面、僵硬、缺少空間感和明暗的繪畫風格,開始在明暗、透視和油畫技巧上進行大膽探索改進,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他在肖像畫、風俗畫以及風景畫方面都有較大的貢獻,為尼德蘭繪畫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早在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尼德蘭就出現了幾位忠於自然,致力於發展寫實風格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中首推雕刻家克勞斯·斯留特爾(C.Sluter),他大約活動於1380年至1400年之間。他的雕刻名作是一個十字架的基座,被稱為“摩西井”。它上面刻有6個比真人還大的先知形象,它們具有不同於當時其他呆板風格的真實感。另外幾位是畫家林保爾(Limbourg三兄弟,他們為伯裡公爵的祈禱書所繪製的“月曆圖”(約繪製於1409一1416年),是15世紀初尼德蘭細密畫的代表作。這12幅月曆圖描寫了自然景色和當時的平凡生活,這些藝術家在作品中體現的新精神,預示著15世紀尼德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始。
油畫:《麥洛德祭壇畫》 畫家:羅伯特·康平
15世紀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真正奠基者,是一位被稱為佛萊蒙大師的人,據推斷,他可能叫做羅伯特·康平(R.Campin約1378- 1444年)。我們無法確知他的真實姓名,也不瞭解他的生平事蹟,但他的作品卻流傳下來。他的代表作是《麥洛德祭壇畫》,這是一幅三葉祭壇畫,大約作於1425年,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穿透畫面的空間感,一種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這在尼德蘭繪畫中實屬首創。畫幅中間描繪的是受胎告知的內容,兩旁左幅是捐助人的像,右幅是木匠約瑟在做鼠夾。由於畫家還沒有完全科學地掌握透視學,畫中的透視顯得有些誇張,似乎在向前傾斜,不太穩定。此外,我們還能看到畫家的態度,他對每一個細節似乎都不放過,盡力把它們表現得結實清楚,人物帶有一種雕刻感。中間那幅主畫,作者把天使和聖母安放在一個普通市民式的家庭中,室內陳設畫得非常精細,窗外街景也是當時城市風光的寫照,將宗教題材大大世俗化了。羅伯特·康平這時已開始使用油彩作畫。
15世紀尼德蘭最具革新精神、能同意大利的馬薩喬相提並論的大畫家,要算揚·凡·艾克(Jan Van Eyck 1380/90~1441年)。他比羅伯特·康平更加有名,對油畫技術的發展的貢獻更大,被人們稱為油畫的發明者。他同他的兄長鬍伯特·凡·艾克(H,VanEyck 1366—1426年)共同完成了許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為根特市教堂畫的“根特祭壇畫”。揚·凡·艾克結束了尼德蘭藝術的那種平面、僵硬、缺少空間感和明暗的繪畫風格,開始在明暗、透視和油畫技巧上進行大膽探索改進,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他在肖像畫、風俗畫以及風景畫方面都有較大的貢獻,為尼德蘭繪畫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為了更精細和真實地描繪客觀物件,凡·艾克不得不對繪畫技術進行改進。在凡·艾克之前以及整個中世紀,人們都採用蛋黃調和顏料作畫,這就是蛋彩畫(Tempera)。蛋彩畫不透明,也很難精確地畫出過渡色彩。為此,凡·艾克大膽地改進了顏料的調和劑,用摻有稀釋油的調料液(這種稀釋油主要是亞麻油)來代替蛋黃調和顏色,使顏色易於調配,便於用筆畫。這樣,便可層層上色,更仔細、更準確地作畫,畫面也變得透明而富有光澤。當時這樣的油畫主要畫在木板上,這種奇蹟般精細透明的油畫效果,震驚了凡·艾克同時代的人,難怪人們都稱凡·艾克是油畫的發明者。準確地說,他應當是油畫技術的革新者,因為在他之前早有人使用過油作調和劑來繪畫了。
凡·艾克除完成著名的《根特祭壇畫》外,還作有《教堂中的聖母》、《凡·德爾·巴利的聖母子》、《瑪格利特肖像》等畫。他在藝術上最有成就的還要數他的肖像畫,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喬瓦尼·阿諾菲尼與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