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觀察

    孔明受詔歸府,喚諸將聽令:前督部——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張翼;牙門將——裨將軍王平;後軍領兵使——安漢將軍、領建寧太守李恢,副將——定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呂義;兼管運糧左軍領兵使——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副將——飛衛將軍廖化;右軍領兵使——奮威將軍、博陽亭侯馬忠,撫戎將軍、關內侯張嶷;行中軍師——車騎大將軍、都鄉侯劉琰;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中參軍——安遠將軍馬謖;前將軍——都亭侯袁綝;左將軍——高陽侯吳懿;右將軍——玄都侯高翔;後將軍——安樂侯吳班;領長史——綏軍將軍楊儀;前將軍——徵南將軍劉巴;前護軍——偏將軍、漢城亭侯許允;左護軍——篤信中郎將丁鹹;右護軍——偏將軍劉敏;後護軍——典軍中郎將官雝;行參軍——昭武中郎將胡濟;行參軍——諫議將軍閻晏;行參軍——偏將軍爨習;行參軍——裨將軍杜義,武略中郎將杜祺,綏戎都尉盛勃;從事——武略中郎將樊岐;典軍書記——樊建;丞相令史——董厥;帳前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以上一應官員,都隨著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知內外事諸葛亮。分撥已定,又檄李嚴等守川口以拒東吳。選定建興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師伐魏。

    不太瞭解漢末的官制,只能從原文尋找了,孔明北伐時候的召令,可以看出官職排名了,都尉在軍隊中任職應該是行參軍級別的,後面還有從事,典軍書記等。應該原文還有其他有關都尉的文字,可以檢索一下看看。

  • 2 # 純鈞LHGR

    有。

    “都尉”在後漢三國時算是一箇中下等武官,但都尉以下仍有其他軍官職銜。

    首先要說的是,“都尉”並不是惟一稱號,即使在三國時也有很多雜號。

    三國時期,“都尉”為郡軍事長官之一,算是太守的副將。一般中原地區不設這個職務,或僅有虛銜,只有邊境幾個郡設實質性的都尉。《後漢書·卷一百廿八·百官五》記載:省關都尉,唯邊郡往往置都尉及屬國都尉,稍有分縣,治民比郡。

    在邊境郡來說,都尉算是中高階軍事長官,他手下“皆置諸曹掾史”,與他一樣,主要負責“典兵禁,備盜賊”,也就是各地的諸曹,縣、邑、道的令、長等。

    而在軍營中,一般不設都尉。若設,則多為雜號都尉。

    雜號都尉雖稱“雜號”,地位卻未必低。

    比如《三國演義》裡寫的“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皆為校尉,許褚、典韋皆為都尉”,考慮到許褚、典韋的身份,那是曹操親衛,雖然名義上是都尉,但實際地位明顯要高於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只是不怎麼帶兵上陣罷了。

    三國中各勢力官職體系不一樣,並且由於雜號校尉、雜號都尉的存在,不一定哪個官職更高些。

    有人說校尉職銜比都尉高,未必。

    校尉也有雜號校尉,比如“昭信校尉”,這個職銜在三國中只有蜀漢設立,是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號,也是個虛銜,但是比起有實權的都尉就不靈了。

    再有,雜號校尉多如牛毛。三國時尚有漢八校尉,其中有胡騎校尉, 掌池陽胡騎,不常置。如果有非雜號的都尉在,胡騎校尉的職銜則在都尉以下。

    設立都尉時,一般不單封。

    三國時的都尉不算一個常置武職。封某人為都尉時,那人一般都會有其他職銜。換句話說,都尉在三國時多以兼職的情況出現,所以這個人具體算多大的官,手下還有什麼人,還要結合他所兼的其他職務來看。

    但總之,就算是最低階單封一個的雜號都尉,手下必置功曹和官掾,而在功曹和官掾之下,一般就不會再有什麼官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青《我愛這土地》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