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旗作虎皮而已。
這是民辦學校最受人詬病的地方,冠一個“外國語”,或者“實驗”的字眼,就可搖身一變覺得與眾不同了,顯得那麼高大上了。
當年我工作的民辦學校草創階段,雖然借用了報紙、電臺、校印報紙進行了輪番轟炸式宣傳,但依然感覺信心不足,於是和一師範類高校協商,掛牌“****師範學院外國語附屬中學”。
每年交納大約5萬元掛牌費。每學期高校來一位教授象徵性地開一個講座,學校再把教授的講座圖片放在自辦的校報上大肆吹噓。
別看這招真的能夠哄住那些不明就裡的家長。就是我當年去這家民辦學校也或多或少衝著那牌號去的。後果清楚了其中貓膩,它才從心中的神壇走下,還原為其本來面目。
後來,隨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那塊招牌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先是欠交掛牌費,然後覺得也沒有必要,再刻校牌時,那幾個字連刻都懶得刻了。
現在學校就叫“****中學”,辦得也挺好的。
現在您知道了吧?當一個學校實力不濟時才會掛這些牌子,當一個學校足夠強大時,叫什麼都不影響她的招生。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牌子只是一個代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自己買的新車非得貼個膜,買個新房非得在牆上畫個圖,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自信或者是宣傳手段吧,民辦學校還是以教學質量為主體在競爭!
拉大旗作虎皮而已。
這是民辦學校最受人詬病的地方,冠一個“外國語”,或者“實驗”的字眼,就可搖身一變覺得與眾不同了,顯得那麼高大上了。
這頗有點睢景臣寫的《高祖還鄉》裡的戲文“只通劉三誰肯把你揪扯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的味道。說白了,就是冠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好高收費。當年我工作的民辦學校草創階段,雖然借用了報紙、電臺、校印報紙進行了輪番轟炸式宣傳,但依然感覺信心不足,於是和一師範類高校協商,掛牌“****師範學院外國語附屬中學”。
每年交納大約5萬元掛牌費。每學期高校來一位教授象徵性地開一個講座,學校再把教授的講座圖片放在自辦的校報上大肆吹噓。
別看這招真的能夠哄住那些不明就裡的家長。就是我當年去這家民辦學校也或多或少衝著那牌號去的。後果清楚了其中貓膩,它才從心中的神壇走下,還原為其本來面目。
後來,隨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那塊招牌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先是欠交掛牌費,然後覺得也沒有必要,再刻校牌時,那幾個字連刻都懶得刻了。
現在學校就叫“****中學”,辦得也挺好的。
現在您知道了吧?當一個學校實力不濟時才會掛這些牌子,當一個學校足夠強大時,叫什麼都不影響她的招生。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牌子只是一個代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