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冬天123
-
2 # 中平弘超
農曆七月初七,又叫七夕,一般被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而陽曆2月14則被認為是外國的情人節。在中國歷史上,正月十五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燈節,三月初三上巳節,七月初七七夕節,都曾作為情人節。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前兩個逐漸的湮滅了。
七夕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自西漢、唐宋以來就有文獻記載,起初是乞巧節,宋代已演變成全民狂歡節,但其後逐漸變成了非常單一的的“情人節”。
傳統七夕的節日的活動內容,幾乎沒有與情愛沾邊的東西,只是年輕女性們聚在一起,向織女祈求巧慧,比賽女紅能力或者烹飪能力,祈願自己的巧慧節節拔高,因此屬於女性勵志的節日。
七夕後來演變成“中國情人節”,應該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因為在中國這個傳統封建國家,婚姻一向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對自由戀愛,對人的精神形成了一定的桎梏。於是時代發展到一定的時空節點上,人們就更加的嚮往自由的戀愛,自由的情感表達,主張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人們的思想主張也更多的在文學上表達出來。那麼七夕這個中國情人節的出現,跟文人墨客的推波助瀾有很大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是文學的成就。
最早紀錄“牛郎織女”愛情傳說的文字是《詩經·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為七夕成為“中國情人節”埋下伏筆。到梁朝蕭統詠出“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即興詩篇後,詠歎“七夕情人節”的詩人詞人便風起雲湧。唐代詩人白居易、杜甫、曹松、杜牧、羅隱、劉禹錫、李商隱等都曾以七夕為題材,留下了讚美自由戀愛和寄託相思之情的詩篇。
到了宋代,秦觀的最著名篇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范成大的“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以及李清照的“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等,除了寄託相思之苦外,則更多地表達著對自由戀愛的嚮往。隨著這些詩詞的廣為流傳,牛郎織女的“自由戀愛”便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時空的啟示和全新的精神寄託。
因此,七夕節穿針引線、祈求巧慧以及諸多跟物質有關的習俗也就漸行漸遠,而渴望自由戀愛等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卻被進一步傳揚。
應該說,文人們對美妙又浪漫愛情的描繪營造,使得七夕情人節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一定的藝術魅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情人節這三個字受西方思潮的影響,會令人產生不好的聯想,不由自主想到偷情、婚外戀、出軌等行為。竊以為七夕作為一個愛情方面的節日沒有問題,但是名稱有待商榷。
前幾年有學者名流曾提出,倡導把“七夕情人節”改成“中華伉儷節”,並提出議案,但可能沒有透過。“伉儷”一詞給人的感覺比“情人”好多了,最起碼是並肩攜手、百年好合、風雨同舟,而“情人”就給人一種不踏實、不穩定、朝不保夕、逢場作戲的感覺。雖然“情人”有時候也指愛人,但是這個詞的主流還是含有貶義色彩,所以作為節日名稱不太合適。
回覆列表
小時候聽說七夕是董永和七仙女相見的日子,這一天看不到喜鵲,因為喜鵲去給他們搭橋讓他們相見。但現實中哪有什麼愛情,只是商家透過這種活動促銷啊,送禮物啊,相戀的兩個人可以用過這個節日慶祝一下,但是還是很虐狗和沒有愛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