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bsen
-
2 # 阿正知識記錄
經常有人說我比我爸高一點,我爸總會說一句:“那肯定啊,我12歲就開始挑糞桶,13歲就開始抗上百斤的樹,14歲挑幾百斤煤去橫溝買(距離家大概56公里),我就是被扁擔壓矮的,你看他們現在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享福的一代,不然我肯定比你高。
我每次也會回一句:時代不一樣的啊
爸爸就會說,那肯定啊,新舊社會兩個樣,不然怎麼會那麼拼命送你們三姐弟讀書。
真的很感謝父母的辛勞,供養三個大學生出來是多麼不容易,本科,研究生,博士。
我們需要結合時代背景來了解事情的全貌,心存敬畏,來對待人和事。
時代發展到現在,7天7夜拖家帶口走400公里成為了歷史,但是其中蘊含的堅韌不拔,奮鬥不息的精神依舊在我們的血液裡流淌,促使我們這個民族不斷的走向前。
-
3 # wenyingniao
最近也在愛奇藝追劇,看《山海情》,確實是一部近年來難得的好劇,非常值得一觀。
《山海情》裡所表現的生活非常真實,不然我們國家也不會花如此大的力氣去脫貧公關了。別忘了,我們國家去年年底前才完成農村易地搬遷,消滅了絕對貧困化現象;類似《山海情》那樣的苦逼生活並非只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而是2020年之前就一直存在。
必須點贊演員陣容:張嘉譯、尤勇、閆妮、姚晨等資深演員表演精彩到位;尤其是張嘉譯和尤勇,活脫脫西部老農形象,一口地道的寧夏老農方言,牽著你入戲。還要點贊內中的幾個主要年輕演員:他們飾演的馬得福、麥苗、馬得寶、水花等人物,個個淳樸靈動,人物個性豐沛,情感表現細膩、感人;為演好這部劇作的角色,他們真真正正把自己滾成了土莊稼巴子……劇裡還有幾個可圈可點的人物形象:凌教授、白校長、陳金山等角色,都深深打動人心。
我對這部劇作目前只追到的11集評分:9.5分。
-
4 # CSB62
藝術嘛,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增強感染力,可以說,電視裡西海固的貧窮狀態應該是解放初期的狀態,改革開放的時候比這種狀態好多了
-
5 # 醉清風8944
不知道是否真的那麼苦,但看著看著總會淚流滿面,特別是凌教授離開時全村人來送行,還有得寶,有很多淚點,很感人,一部非常不錯的電視劇
-
6 # 崆峒小散人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現實比電視劇更苦,我老家是甘肅平涼的,和西海固交界的,我可以說說,你自己對比一下,我家在312國道沿線地勢平坦,地是水澆地,我舅舅家是塬上,地是靠天吃飯,我自家有壓井,舅舅家那時候就是要到溝低去拉水,我和表弟表哥抬水,我調皮搗蛋,一桶水快抬到家了,不小心弄倒了,我舅舅生氣的給我和表哥劃了一個圈罰站,站了一下午,最後還是外公心疼我,把我叫進去用好吃的哄我。想起自家蓋房子,地基的土是父母用架子車一車一車拉回來的,我父親一個車子,母親一個車子,我給母親在後面推車,用了一個月才拉夠,房子是前面是磚牆,其餘三面是胡基的,想想都是回憶啊!!!
-
7 # 邊疆處處賽江南
如果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你是無論如何也是想象不到的,特別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我是40後出生的人,雖然我沒經歷過那麼苦的生活,但我去農村串親看到過這樣的生活,這是近來年一部難得的好電視劇,它真實,可信,讓人感動,給人以力量。它告誡人們不忘過去,不忘初心,對當下的生活要懂得珍惜,更不要忘記那些為今天的生活打下基礎的我們的父老鄉親,我們的前輩們。
-
8 # Duhb
是真實的苦!
嫁女子一口井,一頭驢讓他們家成富人了,這是真的;
兄弟三個就一條褲子,誰要出門誰把褲子穿上,這不是笑話,是真實的;
導演把這些故事搬上螢幕,現在很多人不能理解,那是因為不瞭解貧困山區農村,為什麼說演員演的真實,馬喊水,李大有扮演者,在哪個年代都是有生活體驗的。
閉塞,缺水,
走不出去,因為一句根在哪裡限制了幾輩人
靠天吃飯,無法與自然和諧,收成不好就吃不飽飯
-
9 # 過好每天1742508
真正的比那還苦,西海固是全國貧窮的代名詞,那裡每年主要靠國家救劑過日子,在老家有沒有收成,年年吃的國家返消糧食,花的救劑款,讓他們遷移到銀川平原,就是改變他們的生存環境,可那裡多年等靠要的意識很難改變,要有國家給吃過日子,改變自己種地勞動過日子,剛到閩寧鎮,只要滿足不到的,他們就是上訪圍睹政府,移民吊莊當時是銀川市偷盜的代名詞,經過二十多年的變遷,改變了一地人的生存意識,也改變了幾代人的觀念。
-
10 # 天蠍陳兒
結婚以前不相信,尤其都91年了,那個時候我都上小學了,偶爾還有一兩毛的零花錢呢,咋還會有這麼窮的地方呢?但是結婚以後我相信了,老公就是甘肅定西那邊的,結婚後回去他們老家,才發現真的有那麼窮的地方,包括現在2020年了,真正像電視上演的那樣的地方,在甘肅還是有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也希望國家可以大力支援這樣的幫扶政策,讓這些大山深處的人們,可以走出大山,過上好日子。
-
11 # 南閣水哥
西海固是中國最艱難困苦的地方。那裡人民的生活情況確實很艱苦。
如果在把時間倒回到1990年代。當時整個中國大多數地方都很貧困。可是作為貧困甲天下的西海固就更甚之。生活之苦源於地理位置,這一點所言不虛。
西海固地理上的困難雖然不是沙漠地區,西海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固原地區,它的範圍包括西吉縣、海原縣、固原縣、涇源縣、隆德縣、彭陽縣六縣,以及同心縣的一部分。西海固是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這個地方本身就不是漢民族所習慣生活區。更多的還是少數民族區。文化不發達,人口又少,地理又惡劣。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被世界聯合國衛生署定義為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哪裡的人們為何還能堅強的生存下去。人有的時候也是蠻堅強的。
苦於沒有水水是大自然中生命存在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恰好西海固沒有水。
西海固地處黃土高原乾旱地區,十年九旱,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是降水量的10倍,完全靠天吃飯。由於雨水奇缺,長年乾旱,植被匱乏,自然條件惡劣,人稱這裡是一個“人行百里不見水”的死亡地帶,被清左宗棠稱為"苦瘠甲天下"之地。
這樣的自然條件下,你說跟沙漠還有多大區別?
更要命的是海拔地勢又高,你根本沒法飲水上去。成本太高了。
所以不解決水的問題,西海固永遠沒有辦法發展。
所以國家扶貧政策就是從水開始。
以水治窮2013,西吉縣西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赤土岔的自來水通了,再一年,可靠的涇河水替換了井水水源。西吉懷揣綠色夢想,以世紀為單位,改山治水,植樹造林。如今,林業用地面積從上世紀末的36萬畝增加至137.4萬畝,森林覆蓋率從3.5%上升為17.02%,區域水源涵養能力得以提升,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短缺局面。
只要有水了,西海固的面貌就能發生大的變化。
西海固貧困農村群眾徹底告別了吃窖水、靠山邊泉飲水的歷史,喝上了安全、潔淨的自來水,補上了“西海固”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人類歷史上的最大不可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實現了改變。
這就是西海固的重生。
-
12 # 老馬識途的教育隨想
我是寧夏西吉縣人,劇情中生活之苦是千真萬確的——無論是老家,還是初到移民區。更有甚者,還有比劇情更極端的例子,只是電視劇裡不能表現而已。
-
13 # 默客離
我是寧夏西海固人,山海情裡面的每個場景,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寫照,可以說看了這部劇也是相由心生,發自內心的感動。
寧夏西海固地區包括原州區、西吉、海原等八個貧困縣。在我小時候,進出走河溝,飲水用驢拉車,旱地廣種薄收。
我們家就是一個西海固地區的地地道道的農民,家裡大小有七口人,都得依靠我的爸爸來支撐這個家庭,其中還有兩個殘疾的哥哥、妹妹,常年患病的妻子。
就算日子再苦,我的父親也沒有放棄全家每一個親人。幾年前因哥哥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並且沒有人照看,我的父親就將他接回了家裡。同樣,患有疾病的妹妹和外甥女被趕了出來,無家可歸只好來到了我們家,就這樣從小一家七口人過著非常艱苦的日子。全家勞動力只有我的父親一個人支撐著,田地裡讓常年患病的妻子照看自己閒了就去工地打工,去幹一些零活,來維持家庭的生計,我們家庭每個人都很煎熬,不知道什麼才是頭......但是我的父親依然沒有去拋棄任何一個親人,因為只有我父親承載著全家的希望!
我從來沒有上過學,都是為了生計而奔波水沒了,要步行兩個小時,牽著驢去打水家裡有兩個殘疾人,不能去動彈,那些吃喝拉撒都得要伺候,還有常年患病的母親要去地裡幹活,也要搶在前頭為母親分擔,從小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都是有心人送我們的,但是每次送我們衣服,我們兩個高原紅臉蛋笑得格外燦爛。從來沒有喝過澄清的水,泛著黃色的牙漬都要渴望想喝到清澈的水,啃著一年四季的洋芋最好吃的還是洋芋面,幻想著吃油酥是最好的禮物!
近幾年,隨著扶貧政策的,提上日程,以及旅遊業興起,我們這裡隨之而來的扶貧政策以及資源深加讓我們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
-
14 # 陳年網事29388632
這幾天正在追《山海情》,雖然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地方,可是也有扶貧的工作任務,先後接觸了幾家貧困戶,不禁感嘆,東北這貧困跟寧夏西海固的貧困完全是兩碼事兒啊。那裡是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家家都窮。吃不上乾淨的水,戈壁灘那怎麼能叫農用地呢,東北除了建築廢棄地,那有不長草的地方啊,幾年不耕種再去一看變成小樹林了。人都說脫成人的時候得選好地方,可這事兒哪由得了人啊。前些天還看一個扶貧的電視劇,好像叫金色的索瑪花,彝族地區,祖輩住在大山上,讓他們搬到山下去,房子都蓋好了,死活不去。這個劇裡也是,都看得心疼黃軒演的馬德福了,好說歹說就是湊不上六十戶。這幾天我就琢磨怎麼就不去呢?破山溝裡有啥好的?想來想去覺得有兩點吧,不知對不對,一是故土難離。華人祖輩生活的地方就叫故鄉,人即使離開,魂也總是回去,我的姥爺是闖關東來的東北,八十多歲臨沒時人糊塗了,卻一心想的還是要回家,問我們到博平了沒有?到博平他就快到家了。二是封閉地區的人不願意改變。生活的艱辛讓他們不敢向外邁出哪怕是一小步,生怕這一步要了命,因為已經到了生存的邊緣,再邁一步可能就永遠回不來了。於是他們寧願選擇就地受苦受窮。這部劇有太多的好,有時間專門寫一寫。
-
15 # 阿三自媒體
這是我最喜歡看的一部劇,還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可能和我以前小時候同村非常相似吧,以前想逃出農村,可是現在卻回不去了
回覆列表
作為西海固一員,其實當時生活遠比那樣的苦,比如,家裡的水一點都不敢糟蹋,一瓢水一家人洗臉,最後一個洗臉的其實水都成黑的了,只能湊合抹一把臉,洗完的水還不能隨手倒掉,等著澄清了留著飲牲口,尿的尿也是留做飲牲口。尤其那些年,年年大旱,顆粒無收,家家備有的幾口水窖早已吃完,靠天喝水不復從在,對於水的渴望可想而知,而如今條件好了,繼續保持節約用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