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60712463651

    石柱上的法典即漢謨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維護不平等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法典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包括訴訟程式、保護私產、租佃、債務、高利貸和婚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週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漢謨拉比為了向神明顯示自己的功績而纂集的。 為後人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經濟關係和西亞法律史提供了珍貴材料。 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儲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據說,國王漢謨拉比每天要處理的案件太多,難以應付。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一部法典,並把他刻在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的神殿裡。其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實質是維護統治/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漢謨拉比法典》不平等,殘忍;而現代法律講究人道主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尼亞時代以前,兩河流域即已形成所謂在國內建立正義的立法傳統。拉格什城邦烏魯卡基那改革(約公元前2378~2371年)銘文提及“他建立先前時代的秩序”。阿卡德王薩爾貢被稱為“正義之王,講正義者”。烏爾王烏爾恩古爾銘文記載,“遵照沙馬什( 兩河流域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正義之法律,他使……正義獲得勝利”。烏魯克王辛伽什德是兩河流域迄今所知最早規定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糧食、植物油和羊毛的最高限價的統治者。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制定了迄今所知歷史上第一部法典(烏爾納木法典,考古學者僅發現其斷片),法典序言宣稱禁止欺凌孤兒寡婦,不許富者虐待貧者。自蘇美爾城邦時期以來,兩河流域社會分化日益嚴重,奴隸和平民反抗貴族的鬥爭日益尖銳,外族(山地部落)不斷入侵,蘇美爾城邦統治者為使國家不致毀滅,王朝不致被推翻,實施法治以抑制社會的不安,抵禦外族入侵,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兩河流域各城邦的歷代統治者統治經驗的總結。   漢謨拉比法典將人分為三種等級:   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奴隸 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漢摩拉比法典最重要的原則是:以眼還眼、以牙抵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VB讓你最懷念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