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的入局始於2016年。當年12月,美團組建了餐飲生態業務部,銷售符合其“餐飲開放平臺”標準的餐飲軟體,團隊規模達2000人。實際上在更早的4月份,美團點評就已戰略投資餐飲服務商屏芯科技,可見其佈局餐飲SaaS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手握C端流量及餐飲商戶的美團點評,本應像預言那般加速行業洗牌,可為何在近兩年時間依然不見有大動作?背後有來自諸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地推難度大。在美團成立餐飲生態業務部之時,便有大量美團地推員工被強制轉崗,主要工作也轉向了銷售ERP軟體,但地推效果一直不佳。
其次,商家顧慮。面對美團手中海量的C端使用者,商家不得不眼饞。美團也自信憑藉其手中的使用者資源,撬動商家選擇自己的餐飲SaaS應該並不困難。但問題也正來源於此,商家忌憚如果流量都由美團點評把持,使用者將無法把握在自己手中,一旦美團不提供服務,後果不堪設想。
再次,美團在餐飲SaaS的產品能力不足。即使美團成立了300多人的技術團隊,但是面對超過500人研發的二維火,顯然不能與之匹敵,甚至一度被傳“畫素級模仿”二維火產品。加之,由於B端使用者比較挑剔,這讓其軟體業務增長倍感壓力。
最後,整體來看,走在前列的餐飲SaaS廠商,其核心產品都已相對完善,先後開始了基於資料的金融服務、營銷服務等,其面向的使用者也從餐飲商戶擴充套件到了更大範圍的零售業。而新美大在餐飲服務上,和其一貫的擴充套件策略一樣,很難專注在某一個點上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所以綜上來看,所謂美團入局將加速行業洗牌期的到來,恐怕還需一段時日。
與此類似,由於內外在等多種因素的干擾,海底撈在短時間內加速行業洗牌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相較於美團來說,海底撈的優勢在於,其作為傳統餐飲經營者,深知餐飲商家的經營流程和管理,這些都將有利於開發餐飲SaaS產品。
美團點評的入局始於2016年。當年12月,美團組建了餐飲生態業務部,銷售符合其“餐飲開放平臺”標準的餐飲軟體,團隊規模達2000人。實際上在更早的4月份,美團點評就已戰略投資餐飲服務商屏芯科技,可見其佈局餐飲SaaS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手握C端流量及餐飲商戶的美團點評,本應像預言那般加速行業洗牌,可為何在近兩年時間依然不見有大動作?背後有來自諸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地推難度大。在美團成立餐飲生態業務部之時,便有大量美團地推員工被強制轉崗,主要工作也轉向了銷售ERP軟體,但地推效果一直不佳。
其次,商家顧慮。面對美團手中海量的C端使用者,商家不得不眼饞。美團也自信憑藉其手中的使用者資源,撬動商家選擇自己的餐飲SaaS應該並不困難。但問題也正來源於此,商家忌憚如果流量都由美團點評把持,使用者將無法把握在自己手中,一旦美團不提供服務,後果不堪設想。
再次,美團在餐飲SaaS的產品能力不足。即使美團成立了300多人的技術團隊,但是面對超過500人研發的二維火,顯然不能與之匹敵,甚至一度被傳“畫素級模仿”二維火產品。加之,由於B端使用者比較挑剔,這讓其軟體業務增長倍感壓力。
最後,整體來看,走在前列的餐飲SaaS廠商,其核心產品都已相對完善,先後開始了基於資料的金融服務、營銷服務等,其面向的使用者也從餐飲商戶擴充套件到了更大範圍的零售業。而新美大在餐飲服務上,和其一貫的擴充套件策略一樣,很難專注在某一個點上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所以綜上來看,所謂美團入局將加速行業洗牌期的到來,恐怕還需一段時日。
與此類似,由於內外在等多種因素的干擾,海底撈在短時間內加速行業洗牌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相較於美團來說,海底撈的優勢在於,其作為傳統餐飲經營者,深知餐飲商家的經營流程和管理,這些都將有利於開發餐飲SaaS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