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appy

    一)順序性和階段性

    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漸進,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低階到高階。同時,要求考慮各階段教育的銜接。

    (二)穩定性和可變性

    在一定時期內,教育內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要根據時代特徵,地域特點,文化特點,不斷革新教學內容、方法,以適應社會和人的發展。

    (三)不均衡性

    教師要把握其發展的關鍵期,不失時機地採取教育措施,使其獲得最佳發展。

    (四)個別差異性

    深入瞭解每個個體的身心發展狀況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整體性

    教學要著眼於學生的整體性,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注意做到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意識與潛意識,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學生髮展的內涵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1.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程序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資訊意識等基本要點。

    2.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1.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係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2.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抒情的鋼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