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71606429245

    是睡癱症狀,是正常現象,睡癱症最常見於青少年或青年時期,亦有起病於童年、中年甚至老年的報道。一般來說,女性較男性多見。有40%~50%的正常人,在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散發型睡癱症,其中許多人發作頻率很低,在其一生中僅發作1~2次。 睡癱症通常發生於入睡或覺醒的過程中。患者突然發現自己處於麻痺狀態,肢體、軀幹及頭部的任何微小運動都完全責任能力不能進行,同時亦不能睜眼、講話、發聲或呼救。儘管呼吸運動存在,但患者常自覺有窘迫感或窒息感。發作過程中,患者意識完全清楚,並能夠充分意識到自己處境,因此感到十分恐怖,尤其當患者覺察到呼吸困難時。睡癱症通常持續1秒到幾分鐘,之後自行消失或在外界刺激下消失(尤其是另一個人對患者的碰觸或移動等刺激)。很多患者注意到反覆努力移動肢體或強有力的眼部運動可能有助於中斷睡癱症過程。發作前後可能做夢,發作結束後能夠回憶發作經過。 急性焦慮很普遍,尤其是第一次發作時,會產生極度的焦慮,甚至有瀕臨殘廢的恐怖感。即使回憶發作經過亦十分害怕,平時亦可能擔憂再次發作。部分患者可同時存在入睡時幻覺,且常是恐怖性的,這更加重了患者的不適。當患者經歷了數次發作之後,知道整個過程時間短暫,並無不良後果時,其焦慮症狀會逐步好轉。本症通常沒有併發症,發作後一切恢復正常。至於睡癱症的病因不甚明確,一般認為睡癱症的發生與快波睡眠期肌張力缺乏的正常機制在不適當時間被啟用有關。不規律的睡眠習慣、睡眠剝奪和其他干擾睡眠覺醒規律的情況都可增加患者的易感性。對某些個體,精神應激、過度疲勞和仰臥的睡姿亦可成為易患因素。 至於治療。因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睡癱症的病理基礎,無法明確病因。而且睡癱症多為散發型,發作頻率較低,發作後沒有明顯的後遺效應,很少成為人們長期的不適主訴,故不一定需要特殊的治療。去除誘發因素,包括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將有助於減少睡癱症的發生。部分患者可以使用三環類抑鬱劑治療。

  • 2 # maimi32709

    導致眩暈的發病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血壓比較低,腦供血不足,甚至還會昏倒。比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著名的射擊選手王義夫昏倒在賽場,就是這個原因所致。很多頸椎病患者都有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噁心,甚至耳聾、眼花、看不清楚東西。最主要的特點是有噁心甚至嘔吐,面色蒼白,有時候渾身出汗,連路都不能走,需要人攙扶。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我們知道,椎動脈是人體的一條重要“管道”,它穿過頸椎通向大腦,負責腦部的血液輸送。而頸椎發生任何錯位、增生等問題,都可能傷及或影響這根供血“管道”,進而影響腦部供血。眩暈是由於枕寰椎、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壓迫了椎動脈第3段,致使腦基底動脈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此時腦幹、小腦、間腦、大腦均缺氧、缺血,迷路動脈、內聽動脈也缺血、缺氧,造成耳內神經紊亂而出現耳鳴、耳聾;同時因壓迫頸上交感神經引起腦內血管痙攣,更加劇了腦缺血狀態,所以出現眩暈等症狀。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專案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5歲8個月換乳牙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