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周

    我的網路書都是在沒有讀過一本網路小說的時候寫的,所以還不夠網路小說的格,但自己認為不是小白文,語言和內涵都還比較好比較符合您的閱讀要求。

    第二本,縱橫中文網,《十五條船》,展開想象,寫女詞人李清照怎樣失去了她裝滿十五條船的珍貴文物,文筆夠優美,想像夠豐富,力求古色古香,未寫完。

    第三本 ,起點中文網,《我在三十世紀》,對話體,穿越、種田。

    第五本,紅袖添香,《學渣快樂》,搞笑、穿越。

    這裡面我著重推薦《微小說與小小說》,雖然每篇都短,但篇目多,且每篇都較深刻,讀起來都有意思。由於後現代寫作,所以跨文體,微博、段子、小小說、單口相聲、回憶錄、民間故事乃至敘事詩都有,這是一種嶄新的東西,每一篇讀後都可以回味、思考。其中有的篇章曾經在報刊發表過,有的曾經被凱迪社群脫口秀頻道表演者採納。

    微小說,以微博的形式寫的小說,字數與微博相同,140字以內;小小說,字數在數百到幾千之內。

    我自己認為是有的內容沒有寫出,造成故事情節缺乏因果聯絡,不連貫。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對小說寫作的認識很多人不能接受,我甚至認為“最偉大的小說沒有情節”,但因為寫網文,還是作出了很大的“妥協”。

    淡化人物和情節,碎片化寫作在純文學紙質文學是允許的,且屬先鋒前衛的寫法,因為人類現實充滿荒誕,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系統認知根本不可能,許多已經存在的系統認知正在解體,所謂價值解構,所以系統認知連貫情節就是在說謊。

    後現代文學蓄意打破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出現了明顯的向大眾文學和“亞文學”靠攏的傾向。有些作品乾脆以大眾的文化消費品形式出現,試圖模糊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在文體上,慣用矛盾(文字中各種因素互相顛覆)、交替(在文字中,對於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敘述交替出現)、不連貫性和任意性、極度(有意識的過度使用某種修辭手段以達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運用某些手段使對作品的闡釋不得不中斷)、反體裁(破壞體裁的公認特點和邊界)、話語膨脹(把在文學創作中一直處於邊緣地位的話語納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讀者對作品的解讀困難重重。(摘自百度)

    魯迅晚年,現代主義已屬先鋒前衛,施蟄存的意識流小說《梅雨之夕》都已難懂,到今天才被讀懂入選大學語文,他卻已經先鋒前衛到無師自通地後現代,寫一本《故事新編》,周星馳一樣無厘頭,惡搞解構。我覺得當代文學研究似乎還沒有充分認識魯迅《故事新編》後現代寫作的價值,對魯迅的文學天才和超前認識與驚人的創造性認識不夠。

    後現代文學的另一個特點,即平民化,蓄意打破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魯迅沒有體現,他不是不能做到,是不想做到,所以《故事新編》雖然有趣,但不是平民能夠讀懂。

    “後現代主義文學不僅僅反‘舊的’傳統,對於現代主義文學試圖建立的‘新的’傳統也徹底否定。在後現代主義者眼中,文學和藝術應該是建立在對現有秩序的解構基礎之上的。後現代文學不依託任何死去的或活著的理論。在體裁上對傳統的小說、詩歌戲劇等形式乃至‘敘述’本身進行解構。”(摘自百度)

    由此看來,我所謂後現代寫作還不是很成熟,且與網文寫作銜接得不夠成功。

    但我相信我的那幾本書是有意義有看頭的,尤其是《微小說與小小說》。

    應該說,《微小說與小小說》,於傳統小說和網路文學,都具有開拓探索的意義,且不缺乏可讀性。

    縱橫中文網已將《微小說與小小說》製作為有聲書,昨天我一口氣聽了其中一兩百篇,感覺很舒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八斤以上的新生兒一週歲後要做智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