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哦耶來

    首先,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是每個人內在認知和感受的外在表現。有人情緒比較外露,有人情緒比較不外露,並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情緒有喜悅,有憤怒,有鼓舞也有沮喪。從你提問來看,應該是指自己控制不了負面情緒,如憤怒或者沮喪吧。我們認為情緒是合理的存在,只是負面的情緒過於表露,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成熟的人懂得控制化解負面情緒。而不成熟的人,可能就會抱怨,發怒,逃避,或者遷怒於身邊親近的人,而導致負能量傳播出去。我們先看看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心理學上有一種分析法,叫做“理性情緒行為分析法”,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是這方面的鼻祖和專家。推薦題主去看看這位心理學專家寫的書,比如《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和《控制焦慮》,這幾本書都很好懂。根據這位專家的理論,任何一種情緒都是由,一件客觀事實(一件事),加上當事人的想法(認知)引起了一種情緒。為了好理解,我們吧一件事叫做A,當事人的想法叫做B,引起的情緒叫做C。這就是ABC理論。舉個例子,有個剛工作的新人小白,犯了一些低階錯誤,被領導批評指正了(此時發生了一件事A,被批評了),如果小白想“完了,剛上班幾天就犯這麼低階的錯誤,肯定給領導和同事留下很差的印象,以後不會有人信得過我做事,交付我重要的任務“(這就是想法B),於是在後面的工作中很怕再次犯錯,很煩惱(此時產生了煩惱C)。這就是被批評了(A事件)加上留下差印象(想法B),形成了煩惱(情緒C)。不過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如果又來了另一個新人小紅,她也犯了錯誤,被批評了,事件A是一樣的。可小紅想“多虧了這次的錯誤,讓我以後少走很多彎路,領導親自指正說明了他對我的重視,我後面一定要好好幹”(這裡有不同的想法B),於是在後面的工作中兢兢業業,業績也蒸蒸日上,她越來越很開心(這裡有不同的情緒C)。由此可見,不同信念B對同一事件A的解讀引發的情緒C天差地別。所以在ABC理論中,想法B,即個人對外界發生事件的解讀、評價,才是產生情緒的關鍵。只要B不一樣,就算髮生了同樣的A,情緒也是不一樣的。而想法B,它是基於個體幾十年的成長經歷形成的,且通常是內隱的、不易為個體所察覺,普通人根本意識不到;所以普通人的觀點認為是A引起了C,而ABC理論認為我們產生的不良情緒C並不完全是由A引起的,A只是一個間接誘因,我們的信念B——對外界事件的解讀才是直接原因。也就是說,同一事件由不同的人去解讀,會引起不一樣的行為和情緒,個體產生不同的情緒和反應是由直接原因B引發的。可以說,B作用的發揮恰恰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發生了負面情緒,可以試著用ABC理論來分析一下。反生了什麼事件(A是什麼),想法是什麼(B是什麼),這樣就可以解釋情緒(C)是怎麼來的。透過和朋友,長輩溝通,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聊一聊,看看能不能改變想法B,那麼情緒C也會隨之改變。當情緒能被理性分析之後,你就會更合理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強忍。

  • 2 # maimi32709

    不知道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比較麻煩的事,如果有的話那就靜下心來,慢慢的想解決的辦法。如果沒有什麼事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可能是焦慮症的症狀。現在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緊張的節奏,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往往會處於一種焦慮狀態。對於焦慮狀態的患者來說,有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神經衰弱的症狀,神經衰弱除了腦力、體力的下降以外,有時會表現在情緒上。比如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發脾氣等,過後又會很後悔,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焦慮的反應。還有一些患者已經明確的達到焦慮症的診斷,這個時候情緒的控制就會變得非常差,就需要向精神科的醫生去進行求助和治療。平時一定要注意休息好,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首先保持身體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掃毒裡面八面佛的女兒是誰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