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歌詠風花雪月之詩已成為中國詩歌史的奇觀。沒有一個民族的詩人像中國文人那樣擁有一顆易被風花雪月浸透的傷感的心靈。以月為背景,渲染心情的詠月詩更是歷代不乏其作者。其中北宋的名詞人晏殊(991——1055),以其清新淡雅,含蓄而有韻致的筆觸為後人留下了頗有文學價值的《珠玉詞》。而《珠玉詞》中的《蝶戀花》更是讓後人經久不衰傳誦。

      詞的上闋便用“檻菊愁煙蘭泣露”開頭,一個“菊”、“愁”、“泣”便奠定了詞的感情基調是傷感蕭瑟的。是一首以悲秋寄離愁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在文人情結中有秋風秋雨秋煞人之說。“秋”也總是和文人的感傷,憂鬱情結相聯絡。

      首句的“泣”字用得非常好,採用擬人的手法。讓讀者的心情始帶憂傷。蘭花它為啥哭泣?是在與作者同悲嗎?還是它也難耐這蕭瑟的“秋”?“泣”字用在這與“感時花濺淚”有異曲同工之妙。次句“羅幕輕寒”進一步點明瞭時令已來到深秋,雖處在羅幃帳下,但寒意也逼人。作者此時此刻是多麼傷心。燕子也會雙飛,而我呢?孤單一人,睹燕思人,更是傷懷不已。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寫得有點隱晦,但作者離情別緒的傷感還是不難讓讀者猜測,明月啊!你既不懂得離恨,此時你又為何穿過朱戶,來到我的床前呢?當圓月在樹梢頭隱約美麗的時候,那溫柔的月兒不單是照著幸福快樂,正在安然入睡的人兒,還有一顆孤寂悲傷,徹夜難眠的靈魂。也許作者是在等待一個承諾,那個曾經說過要在月圓時與他共同分享圓月的女子,又或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可如今月圓了,卻又為何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呢?無眠的月光,將作者的思念離愁瀝出一道道碎影。心已憔悴,夢也飄渺,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裡作者的離愁很容易讓人想起張若虛的“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春江花月夜)。

      詞的下闋作者將筆鋒一轉,在時間上寫昨夜。“昨夜”與“到曉”在時間上形成對照。這又是作者的用筆之妙。先寫黎明之景,再將畫面回到昨夜,點明難眠的原因。

      “昨夜西風凋碧樹”如此蕭敗的景象,更添作者的孤枕難眠的離恨之情。同樣,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也是在殘敗的景象下,抒寫心中無止境的離愁與思念。“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讀來如泣如訴,不是“獨自莫憑欄”嗎?可是孤枕難眠,滿腔情感無處訴說的人兒又怎會不憑欄呢?望不盡的天涯路,剪不斷的相思愁……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遙遙。心中的人兒,此刻你是否也難眠呢?“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想把我的思念帶給你,可欲訴欲寄思念之情時,發現竟無尺素。而無法寄出我的思念,如此讓人悲傷。把我的思念託給那明月吧,讓它千里寄相思,可明月竟絲毫不懂得離愁。把思念託給那西風吧,看看它能否替我傳送,可山長水闊,它能載得動嗎?如此不明事理的明月與西風,煽動作者一顆孤寂的心情,這一切都是因離愁引起的。如此千頭萬緒,如此撩人心腸,我們的讀者又怎能不悲傷?這樣一份思念之情,心中的人兒又如何才能知道呢?唉!斷人愁腸的離恨啊!你註定只能遺落在天涯路上了……

      詞的結尾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晏殊的《蝶戀花》一直被後人傳誦,其動人之處也在此盡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用哪種加絨枕頭套不會覺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