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
2 # 西廨七叔
澀勢,出自《書苑菁華》卷九。是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中的一種。澀勢講的是筆法,其實是用墨。以前有人問我,都說書法墨翻五彩,到底是哪五種?其實掌握用筆(輕重、緩急、頓挫、提按等用筆技法),墨在紙會表現出濃淡枯溼焦五種不同的墨色,這就是墨翻五彩。而詩書同理,都知道詩詞是韻律感最強的文學體裁,在詩詞中,澀可以理解為聲韻的頓挫,在語境中形成豐富的韻律感。個人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敬請指正。
-
3 # 王叔鈞書法草山樵夫文
書者,澀勢也,這句話是十分內行的話。說出了書法線條點畫的本質。但是能理解這個意思的人如鳳毛麟角。
古人說,點如懸崖墜石,橫如千里陣雲,書如萬年枯藤。這些意象的表現手段,都是在澀勢的基礎上來的。
會不會看的懂書法線條點畫的澀勢,就是是不是會區別毛筆字還是書法的能力。3.會欣賞線條點畫的澀勢說明你具備了理解書法欣賞書法,識書的能力了。這裡要說清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有識字的能力。他們只能看字的對錯,美醜。他們不識書的風采。如果,搞清楚了澀和順的區別,就有可能由識字進步為識書。總上所述,澀者書之勢也。這句話道出了,書法線條點畫的本質,核心。
澀,可以理解為不順暢,不流利,不自然。在詩詞中,還真有這樣的表現,主要是遣字用句都充滿著雕琢之感,讓人明顯看到修飾的痕跡。比如有一個千古名句,正好可以用來形容這種“天然”與“雕琢”。
池塘生春草,圓柳變鳴禽。(謝靈運)
前一句堪稱天人合一,渾然天成。可是後一句就是雕琢,圓柳,鳴禽一看就是用心搭配。
杜甫有一首《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中間兩聯也可以做為“天然”與“雕琢”的對比,這兩聯如下
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誰與傳。
棋局動隨尋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
頜聯近於常用語,讀起來都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翻譯。但是頸聯那個“動隨”和“憶上”是需要思考,明顯可以看到作者構思或煉字的痕跡。
李清照以口語入詞,化俗為雅,登到詞之巔峰,無人可及。可是在她的詞中有時也會以“澀”入句。比如《念奴嬌-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這是漢賦韻味,而《長壽樂-南昌生日》中的“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鬥。”簡直可以是辛棄疾應酬詞作的榜樣。
南宋有兩個大伽,一個叫周美成,一個叫姜白石。他們的詞便和北宋詞風有明顯的差別。在他們的詞裡都可以看到精雕細琢的痕跡。
古詩詞中還有一種風格就叫“險峻奇絕”,應當以李賀為主,他用的都不是尋常字,比如“烹龍炮鳳玉脂泣”,比如“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韓愈也是如此,只不過韓愈的詩尚拙,當然是故意為之,而為他不想重複走杜詩的路。比如《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燻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聖登夔皋。”
讀起來非常費勁,但實際上只是我們對古典基礎常識不熟練,所以給人以“澀”的感覺。
澀看起來很簡單,只要寫成艱浪,充滿斧痕就好。其實不然,詩詞中的“澀”和書法是相通的,書法也說“以拙為美”,而“澀”應當也有部分內涵和“拙”重合,但是不論是書法的“澀”,還是詩詞的“澀”都需要一個前提。這就是
拙,需要先學會巧。
先巧,而能後拙!
如果無巧,那不叫做拙或澀,叫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