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線記憶

    概況

    隨著三線企業戰略轉移的完成,當年的三線老廠,人去樓空,有些甚至荒廢,無人問津。全國有上千座散落在各地深山老林、農村鄉下的三線企業,這些三線企業,不但當年為中國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屢立奇功,而且有些企業現在仍在砥礪前行、不斷創造新輝煌。因此,不能以和平時期為藉口,以經濟建設為由頭,對這些三線企業一搬了之,對其老廠遺址不管不問,甚至漠視和遺棄,而應該重新重視三線建設的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

      各地政府和三線企業應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指導思想,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三線老廠與駐地產業融合發展,通盤考慮,統一規劃,重點突破,做到宜旅則旅、宜遊則遊、宜業則業、宜居則居,讓三線遺址這棵老樹重開新花,從另一層面揭開軍民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建議及對策

      隨著中國城市現代化程序的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規模不斷壯大,而廣大鄉村人口不斷減少,農村發展滯後。但是,鄉村的自然景觀、純天然食品、新鮮空氣、清澈水源和淳樸的民風民俗越來越受到城市消費者的青睞,為鄉村旅遊業帶來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和商機。而當年的三線企業大多建在山區農村,對三線遺址的保護性開發利用,使其成為紅色旅遊產業的一支生力軍,對於帶動駐地鄉村旅遊發展和精準扶貧,也不失為一種創新型的發展思路。

      對三線遺址的保護性開發利用,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和對策:

      第一要結合時代背景,搞好頂層設計。三線建設飽含了深刻的政治背景和軍事特色,必須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要結合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政治主題,二要融入中華文化的文化大背景;三要結合三線文化和三線精神的特色主題,這是旅遊開發的初衷,也是核心,專案開發不能偏離了這個核心;第二要結合實際,突出特色。三線遺址的開發利用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在專案整體規劃設計和建設中,要把握好本片區的三線文化元素與開發景點的有機融合,打造差異化的三線旅遊特色;第三要銳意創新,靈活創意。旅遊產業方興未艾,但很多旅遊專案開發出來得不到市場和遊客的認可,主要原因是旅遊專案同質性太強,缺乏創意和參與性專案,不能讓遊客親身體驗到旅遊專案的樂趣,遊客有走馬觀花的冷落感。因此,三線遺址開發利用必須走創意之路,讓遊客體驗到其他景區不能找到的感覺。四是要標新立異,寓教於樂。三線遺址的旅遊開發不可就文化論文化,要挖掘出三線文化背後深刻的民族精神內涵,透過與當下時尚的、趣味性的文體娛樂專案相結合,吸引更廣大的年輕受眾參與進來,讓三線遺址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第五要簡樸大氣,表裡如一。三線遺址開發不同於社會上的其他遺址開發,這是由三線建設的背景和三線精神決定的,是不可更替的一種獨特的自然人文開發專案,不能表裡不一,有其名無其實。在建築風格上要保持當年樸實的特色,在專案開發建設上要保持大氣的格局,在文化內涵上要保持高調的特點,讓遊客走進來恍若穿越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讓他們從頭到尾都能體驗到三線建設是一篇卓絕宏大的史詩華章。第六要立足自己,合作共贏。三線遺址開發利用的模式一直囿於政府的力量,透過向政府提建議、做工作,由政府出頭露面引導大家完成開發任務。現在看來,政府的政策支援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完全可以立足自己,首先透過打造三線遺址資源共享平臺,在三線研究會和三線企業、科研院所及社會資本等的參予下,整合多方資源,共建共享共贏。

      三線遺址具有很多開發利用的優勢和潛在價值。在十九大精神引領下,在新時期、新經濟條件下,三線企業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恰逢最佳機遇期,三線企業這棵老樹一定能發新枝,開新花,重煥青春風采,同時,為駐地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藤一定會開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