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鹽水蟲

    愛撿“破爛”是一種什麼體驗?說個我認識的一個真人真事吧。

    我在山西運城,說的是在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景區,有一個姓馬的大哥,分管後勤工作,就有一個愛撿“破爛”的習慣。當然,他這裡所說的“破爛”,指的是景區裡淘汰下來的一些檯燈、電扇一類的。

    景區裡的裝置設施時間長了,總有出現故障的時候,有些不能修理的物件,就成了“破爛”,暫時堆放在後勤部門的一個庫房裡。

    馬大哥閒了的時候,就在這大庫房裡一件一件地整理這些“破爛”,遇到能組合修好的,就放到一起;遇到實在修不好的,就把上面能用的部件,哪怕是一個質量完好的螺絲,也要收集起來。

    幾年下來,他收集的各種小部件,被分裝到一個個小鐵盒,或者小塑膠盒裡,然後,又分門別類擺放到幾個木製的貨架上,他的這幾個貨架成了修理工們常去光顧的地方,臨時需要一個螺絲,或者一個小變壓器,電源線等,都能從他那裡找到合適的。

    最關鍵的是,馬大哥還特別喜歡自己動手製作些工作或生活中需要的物件。比如,他把廢舊電腦中的風扇拆下來,安裝到他的電腦桌上,當小電扇使用,效果就很好;再比如,在他牽頭研製鹽雕產品的過程中,他就從這些被他稱為“百寶箱”的廢舊材料中,發現了很多寶貝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我理解像他這種愛撿“破爛”的人,一方面是過去接受的教育,認為不能糟蹋東西,能用的就要保留下來;二是自己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又經常有各種奇思妙想,收集的東西就能滿足他創作的需要;三是在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疑難雜症時,從他撿回的“破爛”中,能得到及時的幫助。

    我在關公故里山西運城,喜歡+關注,分享更多!

  • 2 # 1小風車1

    我們小區有一個老太太她有五個孩子,個個精明能幹,子女都在自己的單位當領導,而且都很要面子,老太太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小的時候家窮,丈夫工資低,為了供養孩子們她經常除了下地沒事就撿破爛,等孩子們都大了走上了工作崗位她還是撿破爛,老頭把她從農村接到縣城,給她買了房子,要她不再撿破爛,可是她還是堅持撿破爛,她賣破爛積讚的錢給老頭看病,給孩子們使用,自己卻捨不得用,孩子們勸說她、阻擋她,可是她還是不停的撿破爛,孩子們索性把她的車子給藏了,讚的錢也給拿走了,她生氣,孩子們說:你這大年級了撿破爛對我們影響不好,別人還認為兒女不管你,你在敗壞我們的名聲!孩子們知道她是閑不住的人,給她找了個工作叫她去幫兒子看門,這才不得已只好不撿了。她自己對別人說:撿破爛不丟人,這也是一種勞動,在困難時期撿破爛不攤本錢,還能賺錢,給家貼補,撿的多了掙的多,總比向人借錢要好的多,我不想看人的臉,覺得自己掙的錢用起來才氣長,娃們不知道,他們沒受過苦,不知道沒錢的難處。聽了老太太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她是一個一般女人都做不到的女強人。

  • 3 # 金笨豬

    說實話我也有這習慣,碰到廢銅線要撿,碰到廢舊電器要撿,碰到較老式的瓷器類也要撿,等等,但紙質、衣鞋、塑膠等類不撿。那麼撿了以後有什麼用呢,廢銅線用火一燒後銅絲可以賣掉,舊電器自己修一下後有的可以用,如電風扇類,還有一臺以前的進口磁帶錄放像機,我稍給清潔了一下,用磁帶放像還是很好的,還有三、四個青花瓷器也很好。現在一出去總要往垃圾堆瞟一眼的,習慣了。

  • 4 # 每一朵雲彩每一卷浪花

    過去一個詞現在不太用,叫做惜物。

    老一輩人都經歷過物質短缺,我們也從影視作品包括莫言文學作品,都較多的知曉,中國曾經絕大部分人經歷過沒吃沒穿,無法接受教育。

    凡事經歷或者間接經歷過這段歲月,一定不會浪費東西。凡事家庭被貧窮深深傷害過,比如妻離子散,或者餓死凍死,或者把子女送人賣人的,都會極度擔憂貧窮再次出現。

    因此,很多家庭勤儉持家,節約和拾荒,恐怕都是祖輩不得不採取的方式。

    現在社會,物質確實沒有那麼匱乏,但是,也不是非常充足。如果有人依舊不捨的自己浪費,或者也不忍心別人浪費。我們理應敬重這樣的人。

    撿破爛不傷害任何他人,如果他們以此換來收入,是值得尊敬的。社會的危害在於偷,搶,騙。

    我們每個人都在接受低碳教育。惜物是美德。

  • 5 # 手機9478好運來

    我認為撿破爛兒也是一種創收,也是一項工作,他和上班兒一樣,每一天到點兒,到時就去剪,也不用本錢就能換來錢。工作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用人們丟棄了的廢物創造了財富,因為我很尊重他們,因為他們不是偷,也不是搶,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待他們,我是很尊重他們的這份職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看心理犯罪類美劇的人是在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