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吉他上每兩個品格之間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需要從現代音樂中音律的劃分法十二平均律說起。
在十二平均律中,我們說每個半音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這句話要正確理解,它說得並不是振動頻率,也不是弦的長度,而是我們耳朵聽到的感覺,就是我們在聽覺上覺得這兩個距離是相等的。
人耳是聽到兩個振動頻率變化比率一樣的距離時,感覺它們是相等的,注意這裡說的是“變化比率”,並不是變化比。中國明朝科學家朱載堉最早計算出十二平均律的變化比率約等於1.059463,也就是兩個音之間的頻率變化比率為1.059463時,這兩個音之音的距離就相當於現代音樂中體系中的半音。
舉例,標準音a1的振動頻率為44HZ(每秒鐘振動440次),用它乘以1.059463就得到#a1的振動頻率為466.16372HZ,振動頻率比a1增加了26.16多;再乘一次就得到b1的振動頻率為493.88321,振動頻率比#a1增加了27.72多。可以看出兩次增加的頻率數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在聽覺上感覺a1到#a1和#a1到b1之間的音高距離是一樣的,也就是半音關係。這樣多次連乘以後,基數越來越大,每兩個音之間的頻率變化數也會越來越大。
在琴絃其它條件相同時,琴絃的長度決定了它的振動頻率,而且長度與振動頻率成反比關係,也就是說琴絃越短振動頻率越快。計算頻率用乘法,計算弦長時則要用除法,要將一個音升高半音就要除以1.059463,除的次數越多,它們之間數值的變化會越小,反映在吉他品格上就是會越來越窄。
所以實際上吉他每兩個品格之間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低音區會寬一些,高音區會窄一些。
其實吉他上每兩個品格之間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需要從現代音樂中音律的劃分法十二平均律說起。
在十二平均律中,我們說每個半音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這句話要正確理解,它說得並不是振動頻率,也不是弦的長度,而是我們耳朵聽到的感覺,就是我們在聽覺上覺得這兩個距離是相等的。
人耳是聽到兩個振動頻率變化比率一樣的距離時,感覺它們是相等的,注意這裡說的是“變化比率”,並不是變化比。中國明朝科學家朱載堉最早計算出十二平均律的變化比率約等於1.059463,也就是兩個音之間的頻率變化比率為1.059463時,這兩個音之音的距離就相當於現代音樂中體系中的半音。
舉例,標準音a1的振動頻率為44HZ(每秒鐘振動440次),用它乘以1.059463就得到#a1的振動頻率為466.16372HZ,振動頻率比a1增加了26.16多;再乘一次就得到b1的振動頻率為493.88321,振動頻率比#a1增加了27.72多。可以看出兩次增加的頻率數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在聽覺上感覺a1到#a1和#a1到b1之間的音高距離是一樣的,也就是半音關係。這樣多次連乘以後,基數越來越大,每兩個音之間的頻率變化數也會越來越大。
在琴絃其它條件相同時,琴絃的長度決定了它的振動頻率,而且長度與振動頻率成反比關係,也就是說琴絃越短振動頻率越快。計算頻率用乘法,計算弦長時則要用除法,要將一個音升高半音就要除以1.059463,除的次數越多,它們之間數值的變化會越小,反映在吉他品格上就是會越來越窄。
所以實際上吉他每兩個品格之間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低音區會寬一些,高音區會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