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鸞晚讀

    《攤破浣溪沙·詠桂花》(又名《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詠物詞。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其詩詞先以《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流傳,後散佚,又編《漱玉詞》輯本,現在有《李清照集校注》等。其它方面,在我的之前的問答裡有過簡略的介紹,在此不一一贅述了。

    《攤破浣溪沙·詠桂花》原文如下: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燻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要翻譯這首詞,首先得了解個別難解詞的意思:“剪成”化用唐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意;“彥輔”是用《晉書·劉隗傳》載劉納 “王夷甫太鮮明,樂彥輔我所敬。” 之語,彥輔是西晉時期著名清談家,他以個性鮮明和超凡脫俗、高風亮節聞名;“大鮮明”中“大”在古代是通“太”的,可作“太鮮明”;“何俗甚”意為俗不可耐;“丁香千結”意為丁香不可愛;“透”意為“醒”,所以“燻透”即是被桂花香薰醒的意思。

    桂花它那金光燦爛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層層綠葉,其“風度精神”就像晉代名士王衍和樂廣一樣風流飄逸,名重於時。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疊疊的花瓣兒,就像一個只會矯妝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氣。丁香花簇簇擁結在一起顯的太小氣,一點也不舒展。桂花的濃香把我從懷念故人和過去的夢中燻醒,不讓我懷念過去這是不是太無情了?

    我們的文章,詩歌或詞曲,很多看似詠物寫花什麼的,其實是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或者志向或者揭示社會什麼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詠物言志(或叫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李清照的這首詞,看似在歌詠桂花,實際是她藉助對桂花花形、花態、花性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內心的萬千感慨。

    詞分為上、下片。上片一開始就寫出了桂花的顏色形狀,還有碧玉般重重疊疊的千層翠葉,並將其比作西晉“中朝名士”彥輔,彥輔是尚書令樂廣的表字,有史記載他“神姿朗徹”、“性衝約”、“寡嗜慾”,被人們譽為“此人之水鏡也,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青天也”。由此可見桂花的個性,所以無論彥輔,還是桂花,個性都“太鮮明”。下片把梅花和丁香集結在一起,與桂花作比較,說梅和丁香粗俗,這其實與詞人當時心境有關,在李清照的筆下,詠梅的佳句很多,這裡寫桂花卻貶低梅花,實是詞人當時有著理而還亂的愁緒,也是她採用了抑彼而揚此的手法來更加突出桂花而已。要說詞人的愁,大概就在最後一句裡“燻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我如此高抬你,喜歡你,讚美你,你卻用沁人的馥香驚擾了我的千里夢,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其實最後這句,還是對桂花的讚美,也就是說它的香氣擾夢。

    整首詞吧,由形到神,從表及裡,又是對比,又是似貶則褒,上下融為一體,用桂花抒發自己的情感,適合反覆詠唱的小調。

    另外,《攤破浣溪沙》是一種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是《浣溪沙》的變體,不過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韻於結句而已。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代表作有李璟詞《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納蘭性德《攤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韞家》、《攤破浣溪沙·一霎燈前醉不醒》、《攤破浣溪沙·風絮飄殘已化萍》,沈曾植《攤破浣溪沙·腸斷東風萬柳堤》等。

    我是青鸞驚鴻,感謝喜歡。

  • 2 # 英語自由翻譯

    文學翻譯本來就很難。這個算是古詩詞加文學,其難度可想而知。沒有專業國學基礎知識和文學翻譯經驗,是絕對無法勝任的。建議聯絡專業文學古詩詞譯者進行翻譯。就這方面,可以拜讀戴乃迭夫婦的文學翻譯名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吃素的話,會不會造成營養缺失呢?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