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 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 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透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 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 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 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 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 起來又象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 (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裡用“愁煙”、“泣露”將 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 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 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 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 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絡,但在充滿哀愁、 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 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裡,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 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 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悽悽而 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 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 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 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 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瞭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 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 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 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 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 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 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 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 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 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 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在幾乎言盡 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 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 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 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 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 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 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 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 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 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 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 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 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 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 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 “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在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 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 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 詞,卻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適合小白的長途摩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