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中了《權利的遊戲》的毒,看到2019年第五號颱風“丹娜絲”,腦子裡立即聯想到的是“丹妮莉絲”這個名字。
她在劇中是這樣一個形象↓
呀,放錯了,這是她剛帶著龍蛋慾火重生的時候,有點慘。下面是她成為龍母指揮巨龍噴出龍焰的霸氣時刻!
作為龍騎士馭龍飛行時更是酷炫炸天!
休閒時刻三龍環繞也是王者之氣霸屏!
而我的工作需要反覆唸到這個名字,看到“丹娜絲”這仨字兒腦子裡浮現的就是龍母銀髮馭龍的女王範兒!所以一直很擔心,怕念成丹妮莉絲或者丹妮絲。
是“經歷”的意思,什麼物件都不是,更不要提什麼具體形象了。
這個名字是菲律賓提供的,一般來說東南亞國家提交的颱風名水果或花草居多,比如2018年兇猛駭人讓人印象深刻的第22號颱風“山竹”。即使不是水果花草,一般也是帶有具體形象的名詞,起名叫“經歷”也太滄桑了。
不止是丹娜絲,2019年新提交的三個颱風名都有畫風歪掉的感覺。日本新提交的兩個一個叫“Koinu”,字面意思就是小狗;另一叫“Yamaneko”,字面意思是山貓。中文翻譯為了“小犬”和“山貓”,並解釋說一個代表小犬星座,一個代表在山野生活的貓科動物。如果沒有這些解釋,咋一看就是中文裡的“阿貓阿狗”啊!
第三個颱風名是香港提交的,叫“鴛鴦”。如果指代的是你我共知的水鳥也還罷了,符合華人深挖傳統文化的一貫風格。然而香港提交“鴛鴦”的理由裡,不但指代了水鳥,還指代一種咖啡和茶混合而成的飲料。
雖然我沒有證據,但我深刻地懷疑,香港方可能更是想介紹這款飲料,畢竟香港之前也多提交自己文化裡的座標元素,比如颱風“啟德”就代表的是香港國際機場名。將心比心,我們如果提交“酸梅湯”,可還行?
2019年的第五號颱風,結構鬆散弱不禁風,要不是之前預報要登陸中國,還真是對它提不起興趣,起名叫“經歷”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直到……直到我看到了這張7月17日的颱風雲圖↓
哎?颱風分裂了!!!由於低空引導氣流和高空引導氣流不一致,雲系龐大結構又鬆散的“丹娜絲”,其中心在呂宋島以東一直翻越不過去,而她的雲系卻在高空氣流的引導下一半已經吹拂到南海這邊了,另一半在其東部竟又形成了一個低壓中心。我們從7月19日19時的颱風雲圖動畫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主兩副3箇中心互不理睬各自旋轉,可憐的主中心幾近裸奔↓
就好像鬆鬆垮垮的“丹娜絲”被扯掉了衣服、斬斷了兩翼,只剩下孤零零的主中心裸奔而去。而新生成的兩個副中心各自為政,南海這邊的熱帶低壓,一度預報說有成為2019年的第6號颱風“百合”的可能。而一旦給了命名,那“百合”就是“丹娜絲”的孩子啊,驚!
而臺灣東南角這邊的低壓中心,將先和裸奔的“丹娜絲”主中心攜手北上,之後再合併,重歸“丹娜絲”麾下。從7月18號下午5點的風場圖上可以看到(下),合併已經完成。
一定是中了《權利的遊戲》的毒,看到2019年第五號颱風“丹娜絲”,腦子裡立即聯想到的是“丹妮莉絲”這個名字。
她在劇中是這樣一個形象↓
呀,放錯了,這是她剛帶著龍蛋慾火重生的時候,有點慘。下面是她成為龍母指揮巨龍噴出龍焰的霸氣時刻!
作為龍騎士馭龍飛行時更是酷炫炸天!
休閒時刻三龍環繞也是王者之氣霸屏!
而我的工作需要反覆唸到這個名字,看到“丹娜絲”這仨字兒腦子裡浮現的就是龍母銀髮馭龍的女王範兒!所以一直很擔心,怕念成丹妮莉絲或者丹妮絲。
然而“丹娜絲”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呢?是“經歷”的意思,什麼物件都不是,更不要提什麼具體形象了。
這個名字是菲律賓提供的,一般來說東南亞國家提交的颱風名水果或花草居多,比如2018年兇猛駭人讓人印象深刻的第22號颱風“山竹”。即使不是水果花草,一般也是帶有具體形象的名詞,起名叫“經歷”也太滄桑了。
登陸菲律賓之前的山竹,氣勢磅礴~不止是丹娜絲,2019年新提交的三個颱風名都有畫風歪掉的感覺。日本新提交的兩個一個叫“Koinu”,字面意思就是小狗;另一叫“Yamaneko”,字面意思是山貓。中文翻譯為了“小犬”和“山貓”,並解釋說一個代表小犬星座,一個代表在山野生活的貓科動物。如果沒有這些解釋,咋一看就是中文裡的“阿貓阿狗”啊!
小犬座,即中國古代所稱的南河三星,屬井宿~第三個颱風名是香港提交的,叫“鴛鴦”。如果指代的是你我共知的水鳥也還罷了,符合華人深挖傳統文化的一貫風格。然而香港提交“鴛鴦”的理由裡,不但指代了水鳥,還指代一種咖啡和茶混合而成的飲料。
雖然我沒有證據,但我深刻地懷疑,香港方可能更是想介紹這款飲料,畢竟香港之前也多提交自己文化裡的座標元素,比如颱風“啟德”就代表的是香港國際機場名。將心比心,我們如果提交“酸梅湯”,可還行?
不懂“丹娜絲”本意的我,看了這張圖才終於懂得這名字多麼適合這個颱風!2019年的第五號颱風,結構鬆散弱不禁風,要不是之前預報要登陸中國,還真是對它提不起興趣,起名叫“經歷”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直到……直到我看到了這張7月17日的颱風雲圖↓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愛好者哎?颱風分裂了!!!由於低空引導氣流和高空引導氣流不一致,雲系龐大結構又鬆散的“丹娜絲”,其中心在呂宋島以東一直翻越不過去,而她的雲系卻在高空氣流的引導下一半已經吹拂到南海這邊了,另一半在其東部竟又形成了一個低壓中心。我們從7月19日19時的颱風雲圖動畫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主兩副3箇中心互不理睬各自旋轉,可憐的主中心幾近裸奔↓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愛好者就好像鬆鬆垮垮的“丹娜絲”被扯掉了衣服、斬斷了兩翼,只剩下孤零零的主中心裸奔而去。而新生成的兩個副中心各自為政,南海這邊的熱帶低壓,一度預報說有成為2019年的第6號颱風“百合”的可能。而一旦給了命名,那“百合”就是“丹娜絲”的孩子啊,驚!
而臺灣東南角這邊的低壓中心,將先和裸奔的“丹娜絲”主中心攜手北上,之後再合併,重歸“丹娜絲”麾下。從7月18號下午5點的風場圖上可以看到(下),合併已經完成。
這就是颱風“丹娜絲”和其分身分分合合的故事,所以颱風“經歷”到底經歷了什麼呀?! 西太編得一手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