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這偏僻的鄉村,自近二十年前開始,出現了一種奇異的群體——“陪讀族”。起初是由於盲目的“撤校並點”,導致很多小村沒有了學校,可憐六七歲十來歲的孩子背井離鄉到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學,吃住都是問題,無奈,家長只好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孩子讀書。後來,由於退耕還林的政策的出臺,住在老家農村的勞動力,無事可作,於是,舉家到學校旁租房子,男的打工掙錢,女的做飯洗衣服帶孩子上學。現在,這些小學的陪讀母親又多了一重身份——輔導老師,孩子的預習的指導、作業聯絡的輔導批改、學校迎接各種驗收檢查需要的美術、手工和科技發明作品的製作……一概須由家長——主要是孩子的母親代勞……你怎麼看小學普遍存在的“陪讀”現象?
回覆列表
-
1 # 生而為人記得對自己好
-
2 # 青衣洛
中國古話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父母選擇陪讀的原因:一是自己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在生活的磨礪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公平對待,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就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考取名校,不走自己的老路,自己臉上也能有光。二是部分子女嬌生慣養,既不習慣學校的約束,也不能獨立生活,現在很多大學生都不能照顧好自己,所以疼孩子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就更不願意看到孩子吃苦,便選擇陪讀,讓孩子只負責讀書就好。
我不覺得陪讀是一件好事,原因如下:①陪讀的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認為他們讀書就十分辛苦了,其他的就不再要求他,但是這樣容易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除了學習一無是處,這樣的人如何應對社會的挑戰,到那個時候誰又去教他?②家長陪讀對一部分孩子來講壓力山大,因為他們承載著父母的希望,心理壓力過大會造成精神緊繃,這樣既不利於學習,也不利於成長,效果不好。③高三學習緊張,時間分秒必爭,而孩子在下自習後還要走路回家,路上沒有安全保障,回家學習遇到難題沒有人點撥,無人討論,都不利於孩子學習。總之,我覺得陪讀不可取。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這種傳統,像孟母三遷這樣的典故就是這一種,父母陪讀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所有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子女在學生時期能夠用功讀書,學有所成,可又怕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不利於子女的成長,而且學校裡經常出現的校園欺凌,尤其是女生,做父母的更加不放心,自然就有了陪讀這一現象,誰不是父母眼中的寶寶了呢。
題主可能是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父母的陪讀,所以才有次一問的吧。父母的所作所為都是在他們心中以為這樣做是對你好,而且真真切切對你好,所以作為他們的子女應該理解,因為社會很美好,但是黑暗的一面你只是並沒有經歷,家永遠是你最溫暖的港灣,哪裡是家?當然是父母親人都在的地方!
總而言之,父母陪讀無可厚非,作為子女應當理解,如果覺著管的過於嚴格嚴重影響自己生活,可以跟父母好好談談心。記住在學校遇到任何被欺負的事情,一定要與父母說,人心險惡,不然被欺負的永遠是你,永遠相信父母是你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