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28597850542

    應該是鵝口瘡。鵝口瘡,又稱雪口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  ●此病初起時,口腔粘膜充血和發紅,有大量散在的似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即可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像奶凝塊一樣,可鋪滿整個口腔粘膜;  ●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  ●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嚥困難,少數可併發慢性粘膜面板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鵝口瘡的病因  鵝口瘡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黴菌所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事實上,在正常人的口腔、面板、陰道中均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但是否發病主要取決於機體的適應性和抵抗力,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  ●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透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家庭護理治療  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也不用驚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護理治療。  區域性用藥  ●區域性使用制黴菌素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用制黴菌素加魚肝油塗擦嬰幼兒口腔,或制黴菌素藥片,每片用10毫升溫開水化開,切忌用涼水或開水。用藥期間至少7天,或白色斑塊消失後,還應堅持再用藥1周~2周,以防復發。  ●可使用2%~4%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在哺乳前後洗滌患兒的口腔,使口腔成為鹼性環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一般情況下,連續使用2~3天病變即可消失,但仍需繼續用藥數日,以防復發。同時母親也應用小蘇打液清洗乳頭,以免重複感染。  停用抗生素  如果病兒有長期服用抗生素的歷史,應儘快停用抗生素,這樣可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以抑制黴菌生長。  注意飲食  鼓勵寶寶多飲水,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蛋羹、麥片、面片等;寶寶因為疼痛不願吃東西、不肯吸吮,這時應耐心用小匙慢慢餵奶,以保證營養;避免攝入過酸、過鹹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就醫指徵  寶寶有鵝口瘡後,應密切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寶寶不願意進食。有輕度發熱,煩躁不安,應去醫院;  ●若發現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塊樣物向咽部以下蔓延,應送醫院治療,以防止發生呼吸困難等嚴重併發症;  ●治療5~7天后仍未改善,或鵝口瘡情況越來越嚴重。  鵝口瘡的預防  得了鵝口瘡,寶寶受罪媽媽心疼,所以做好預防很重要。  ●產婦有陰道黴菌病的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今天出生第六天長黃疸身上還有一種白色的水泡泡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