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紅的甜心
-
2 # 使用者9561863173794
溶血是臨床檢驗醫學血標本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為了瞭解溶血對檢驗結果的干擾和影響,本文就20份非溶血、溶血的生化檢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其對策。
抽取體檢者正常的20份血液標本,其血清無肉眼可見的黃疸、脂濁和溶血。 分別置於2支試管中,每支2。5 ml,其中1支室溫自然分離,3 min後以12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取1 ml血清作為正常血清備用;另1支試管中的標本採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然後以相同條件離心,分離溶血血清後備用,整個過程在2 h內完成。
結果顯示溶血血清ALT、AST、LDH、K、CHO測定結果明顯高於正常血清(P小於0。05), ALP的活性隨溶血而降低(P小於0。05),溶血對BUN、Cr、TG、GLU、UA測定結果影響較小,正常血清與溶血血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大於0。 05)。
此結果表明,樣本溶血幾乎影響所有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無論是臨床護士、醫生及檢驗工作者均應給樣本溶血問題以足夠的重視。本實驗結果表明,標本溶血後酶濃度的變化極為顯著,酶對標本的要求比其他生化檢驗專案的要求都要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標本溶血後不適宜再對酶類進行測定。 另外血清K受溶血後影響較大,CHO其次,而溶血對蛋白類、Na、Cl-、Ca2、TG、GLU、BUN、Cr、UA等的影響十分有限。
溶血對不同檢驗專案結果的影響機制不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細胞內外成分濃度差的干擾,細胞內含量高的血紅蛋白、酶類、離子、有機物等,溶血後細胞內的物質順濃度差溢位,使測得值明顯高於非溶血標本;相反,紅細胞內濃度極低的物質,如脂蛋白、膽固醇酯、鈉等隨溶血,細胞內液對血清的稀釋作用,使測定結果明顯下降;細胞內、外液成分之間反應的干擾;有色物質對吸收光譜的干擾,造成吸光度和散光度產生較大的誤差,當被測溶液的顏色與有色物質的顏色接近時發生正干擾,而與有色物質的顏色相差較遠時產生負干擾;溶血標本中血紅素中的正鐵離子,可被試劑中的氧化劑(如亞硝酸鈉)氧化成為黃色的高鐵血紅素,對兩點比色法造成干擾;在血清總膽固醇CHODPAP終點法中,Hb高於2 g/L時會引起正干擾;在磷的測定中,溶血標本中紅細胞內磷酸酯被水解,使無機磷增加。
預防溶血,則要掌握採集血樣本的正確方法。臨床採血多選用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嬰幼兒多選用頸外靜脈或股靜脈,避免選擇過細的靜脈,更不要從輸液管處抽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妥善儲存樣本。樣本送入檢驗科後,應放在室溫下儲存,以防發生溶血。 在血樣本的運輸過程中,防止過度振盪而發生溶血。嚴把注射器及試管的質量關。嚴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試管的進貨渠道,杜絕有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和醫療單位,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和痛苦。瞭解溶血會引起一些生化專案結果假性升高或降低對檢驗醫師減少失誤和誤差,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更好地服務於臨床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工作中一旦發現明顯的標本溶血,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如重新採集標本或對溶血程度較輕的標本結果進行校正,尤其是隨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普及使用,檢查血清標本外觀有否溶血已成為試驗過程中質控的重要一環。
回覆列表
1 由於血管太細,血流不暢,導致反覆抽吸注射器時間過長,從而使血細胞受到破壞而溶血;2往採血管內注入血時壓力過大,沒順著管壁緩慢注入,導致血細胞受到破壞;3血液打入採血管後搖晃太猛